蒋介石摆“国宴”

2016-10-24 19:53王丰
特别文摘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朴正熙国宴宋美龄

王丰

"

蒋介石时期的“国宴”,与其说它具有“蒋介石风格”,不如说它具有浓浓的“宋美龄风格”来得更贴切。

据士林官邸服务人员表示,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历来操办“国宴”都委之于台北圆山大饭店,而圆山饭店厨房在举行“国宴”前一两个礼拜,会以工笔中楷在精美的菜单用纸上,誊写一份菜单,派人呈送到官邸,上面写着恭呈“总统”暨夫人。蒋介石向例不过问菜单琐事,均委由宋美龄全权处理。宋美龄在掌握了外宾饮食习惯讯息后,最后裁夺。

宋美龄确认菜单以后,负责烹调制作“国宴”的台北圆山大饭店的厨房,便开始忙碌起来。基于安全考虑,依循大陆时期以来的惯例,蒋宋夫妇出席“国宴”场合,使用的菜肴餐点,乃至饮用的开水、饮料,全由士林官邸厨房按照“国宴”菜单照做一份。表面上,蒋介石、宋美龄食用的餐点和“国宾”的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国宴”宾客吃的是台北圆山饭店烹制的,而蒋介石夫妇食用的是由官邸厨师亲手调理的。

“国宴”会场,照例有两位侍者专为蒋介石、宋美龄送菜倒茶,但这两位侍者其实是穿上圆山饭店侍者制服的“冒牌货”,真实身份是蒋的侍从副官。

为防止下毒,“国家安全局”全面检验圆山饭店制作的餐点。甚至从圆山厨师展开“国宴”烹制作业之初,“国家安全局”人员已先行进驻,包括“国宴”所有食材、锅碗瓢盆,甚至连饭店厨房水龙头的水质,都要事前详加检查,才敢放心让厨师制作菜肴。大师傅在做菜时,厨房站有好几个侍卫,目不转睛地监督做菜。

一般而言,蒋介石时期的“国宴”均有固定流程模式。举1966年2月15日招待韩国总统朴正熙的“国宴”为例。蒋介石夫妇、朴正熙夫妇相继进入“国宴”会场,这时,乐队奏起进行曲,欢迎“总统”抵达餐会会场。

随后,蒋介石、朴正熙即彼此礼貌揖让就座,宾主开始用餐。当天的菜色有:冷雀肉冻、三色清汤、烘酪粉龙虾、炸黄油嫩鸡、烘鲜麻菇菜花、馅肉青生菜、华尔道夫色拉、特色冰淇淋,餐后饮料有两种选择:人参茶和咖啡。

从这份菜单里,可以看出这场盛宴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烘酪粉龙虾、华尔道夫色拉、特色冰淇淋都是西餐菜肴或点心,其他菜色则是典型的扬州菜。

“国宴”必定要有音乐串场,营造饮食氛围。招待朴正熙当天,“中国广播公司国乐团”到场演奏国乐,包括《花好月圆》《春江花月夜》《阿里郎》与《万寿无疆》等。

用餐完毕,服务人员清理完桌面后,由宾主双方致辞。东道主蒋介石致辞后,即邀在座贵宾举杯,彼此祝福。朴正熙致答词,同样在讲完话后邀请全体举杯,互道祝福。最后,蒋、朴二人握手致意,各自离开会场,这时乐队再度奏起雄壮的进行曲,欢送两人。

在宋美龄的主导下,“国宴”除了仪式一丝不苟,连餐饮用具也都会选用最高档货。宋美龄曾特别指定圆山饭店进口最昂贵的银制烛台以及银制中式餐具,还不惜斥巨资购置绘有传统唐草图案的英国骨瓷餐具。

不过,那次宴请朴正熙的地点是在落成启用没多久的台北阳明山中山楼,“国宴”那天适逢大雨,再加上中山楼正是温泉密集区,室内外弥漫着浓浓的硫黄气。空气中的硫化物分子,让“国宴”工作人员吃足了苦头。原来,硫化物一碰上银制刀叉,马上发生化学反应,刀叉表面产生硫化银。

据工作人员计算,大约7分钟内,所有暴露在空气当中的银制刀叉,表面因硫化银作用而失去光泽,原本亮晶晶的银器瞬间变黑。在如此盛大的场合,银质餐具变黑,难免让主人生窘、客人不安,说不定还以为食物有毒呢!为了确保用餐质量和“国宴”贵气,负责人遂特别交代服务人员在一旁拿秒表计时,每隔6分钟,即在银器变黑之前,就由工作人员为宾客换一套新的银刀、银叉。撤换下来的发黑餐具,立即调派工作人员清理表面的硫化物。

于是,光是为了清理这些发黑的银刀、银叉,工作人员忙到第二天清晨4时,才基本清理完毕。朴正熙听到这个消息,还曾向工作人员致意答谢。

要预备一餐精致的“国宴”,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有难以言说的艰辛。例如蒋介石喜食鱼翅,蒋官邸制作的鱼翅近悦远来,任何人吃过一回,必定终生难忘美味。但这道菜需拿漂洗清爽的鱼翅、上品老母鸡、蹄髈、整只金华火腿、葱、姜等香料,一起搁在大锅内,以文火熬煮将近20个小时。

除了台湾的“幕后老板”美国以外,为了确保“国府”在联合国的地位以及考虑整体“外交”战略、石油资源等因素,蒋介石特别重视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宴请这些国家的元首时,也别具巧思。

1958年5月,伊朗国王巴勒维“到访”台湾,蒋介石非常重视。由于当时蒋将大量预算投入军事准备,台湾财政十分拮据,但蒋仍决心倾其全力做好这次迎宾及“国宴”。

难得的是,在伊斯兰教人口寡少的台湾,当局居然网罗了由全台特选的清真名厨,共准备了30多道名菜款待远来的稀客。还安排了阿訇,依照伊斯兰教的教规,在宰杀有血动物的时候诵《可兰经》。

外交讲究现实利益,从“国宴”菜色的档次,也可看出双方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台湾积极推动“十项重大建设”,需要向外国大量融资借贷。当时,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是台湾最大的“金主”,所以1971年5月其国王费瑟“访”台时,“国宴”安排也极其细腻有致,菜色有:梅花拼盘、鸡茸粟米羹、牛肉包子、鸡丝春卷、原盅排翅、生炒鸽松、干烤虾丸、蚝油三菇、伊府炒面、花色细点、杏仁甜菜,餐后点心为各色鲜果,饮品为清茶、咖啡。

“国宴”场合,全部宾客加上东道主文武百官,合计起来在一百人以上。所以服务人员不论是上菜、上汤,还是上点心、送饮料,时间计算之精准、送餐递茶水动作之齐一,更是“国宴”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而在宋美龄细腻精密的规划督办之下,圆山大饭店也总能圆满完成任务。待蒋介石去世,宋美龄退出“第一夫人”角色,“国府”的“国宴”似乎顿失其主,服务质量也随之明显下降,偶有各种闪失趣闻传出。

(摘自《文史博览》 图/黄煜博)本栏编辑:李治平

猜你喜欢
朴正熙国宴宋美龄
从私家书信看宋美龄的婚姻观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国宴之开水白菜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韩议员挺朴正熙贬菲律宾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宋美龄——中国抗战中一位睿智坚毅的女性
韩国总统是个酒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