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岂可到处跑

2016-10-24 18:16朱小平
特别文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衙门宦官太监

朱小平

不少清代题材影视剧往往会有这样的镜头:太监奉皇帝之命,出京城向各级官吏传旨,甚至督办具体事务。其实,这在清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在清代题材影视剧中,这种镜头最早是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出现的,太监奉皇帝之命至天津向李鸿章传旨。

近几年来,此类情节愈演愈烈,几乎逢影剧必有之,实则太谬也。

须知清朝入主中原,吸收明代及历代宦官为祸的教训,很是重视控制太监。早在满族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太祖)、皇太极(太宗)就“痛鉴往事,不设宦官”,顺治十年(1653年)因为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始酌设太监,顺治皇帝(世祖)开始设立十三衙门,又称内十三道。但顺治皇帝虽用太监却不放任,加上汉官竭力抑制,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二十八日令工部立铁牌,严禁太监干预政事,违者凌迟处死,世世严格遵守。

明朝灭亡,太监干政作乱是重要原因之一。清代皇帝开始总结教训,注意控制太监,顺治皇帝临死,还遗诏自罪,共14款,其中之一便是“设立十三衙门”,所以康熙即位,立斩太监吴良辅,以警醒后人;并裁撤十三衙门,太监永不重用,从品级、服饰、权限都加以限制。所以清朝近300年竟无宦官之祸。如同治年间,太监安德海倚仗慈禧之权势,招摇出京,被发现,立即在山东境内被斩首,即是一例。只是到了清末,由于慈禧姑息养奸,李莲英、小德张权倾一时,但也并未到干预朝政之地步。

所以,太监如当前影视中出京宣旨谈何容易!查各种史书记载,清代从无太监出京门向各省督抚将军传旨的制度。明代有太监出京监军甚至查办矿产、税收等事务之例,清代则绝对没有。在无电报设备的年代,皇帝传旨给外省督抚将军等,由军机处交兵部驿递。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即皇帝赏赐王公大臣一般年节物品,按例可派太监持物前往。但这种情况只限于北京。举例来说,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之母患病(其母乃康熙保母),康熙帝表示关怀亲赐药物,也只派驿递驰送,绝无派太监亲送,因为这涉及国家制度,即使皇帝本人也是不能逾越的。根据清代典籍记载,即使在京城,皇帝如有重要谕旨需送达官员本人,也不能用太监,必须派有关官员前往晓示。其实太监莫说出京,平常就是出紫禁城也不允许。同治年间著名的“护军太监互殴案”就是因为太监没有出宫凭证,遭宫门卫兵阻止而引发的。

所以说,如当前影视剧的表现,太监堂而皇之走出京城颁布皇帝谕旨,于清代制度不合,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摘自《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作家出版社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衙门宦官太监
我读封面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旧衙门
明清太监也读书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