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形决定胜负

2016-10-24 18:11高晓松
特别文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曹军临界点大军

高晓松

一说起赤壁之战,大家就想到曹军八十三万,气势汹汹地来了,然后孙刘联军这一派特别弱小,一共只有几万人,在这种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打了这场仗,结果孙刘联军还打胜了。

其实古代打仗是有临界点的,所谓临界点就是到底多少人能摆上战场,能够在整个组织控制之内,然后打成什么样就一定会崩溃。

这个问题我还仔细研究过,请教过各种军事专家。古代打仗若是在野外进行交战就不像今天一直要打到弹尽粮绝才能分出胜负,古代列“阵”而战就不用打到这个时候,在这之前就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一过,对方的指挥系统没有了,大家群龙无首,军队也就崩溃了。

所以古代打仗若是在野外作战而非攻城战,那就一定要列“阵”。“阵”就是用来指挥的,打仗时摆出的阵形也是事先商议好的,你带一部分兵力在这儿,我带一部分在那儿,我们的阵形怎么移动,这些都是事先决定的。因为真正上了战场之后,随机应变已经来不及了,那时候没有即时的通信工具,命令的传达也需要时间,等传令的人拿着这命令到达的时候,战局可能已经又变了,所以将领其实是无法在战场上指挥的,大家只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这个“阵”来打,不可能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你只要敏锐地发现敌人阵形出现的问题、弱点,攻击他的弱点,让他的整个阵形不能再按原来约定的那样去行动,那么对方的布局基本上就失败了。所以古代打仗为什么特别容易出现以少胜多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这儿。

从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大军,到我们的赤壁之战,其实以少胜多并不稀奇,就是你只要真正地突击到对方的软肋,就能掌握胜机。像当年赤壁之战的大火一烧,虽然不可能把曹操的大军全都烧死,但是对方的阵形一下子就乱了,这才导致了曹军最终的失败。

所以大家以后看古书的时候,千万不要被那些夸张的描写迷惑,什么八十几万人的大军。而且尤其不要相信那种“两军对阵,各自派出了一员大将在阵前单挑……”,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真正的战场上,主将绝对不可能这么打仗。

(摘自《鱼羊野史6》广东人民出版社 图/黄文红)

猜你喜欢
曹军临界点大军
Reciproc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pace–time shifted nonlocal short pulse equations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从《秋风纨扇图》谈珂罗版书画复制及发展
超越生命的临界点
2016年2月日、月及行星动态
心锁
说话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