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探析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张欣
(山西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工笔人物画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本文主要从我国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和创新、借鉴与延伸两方面,以及发展方向三方面简述我国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发展变化的特点。
工笔人物画;发展创新;借鉴延伸
工笔人物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商周时期,后经过漫长的演变,不断丰富其主题与内涵,不断地改变技巧与方法,至今己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显著的多元化风格和时代特色。
新时代的主题是创新与发展。中国工笔画要有良好的发展就必将离不开创新。新时代画家技巧性的传承我国传统工笔画的优点并加以创新改造,不断地批判超越,丰富自我,更好的促进我国绘画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1.写意性的继承与发展。工笔画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写意性”,并在“写意性”的引导下,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延绵不绝丰富多姿的沿承下来。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意愿与感情,所以“写意性”一直是中国工笔画的精髓所在,是在尊重客观物象的外在体貌之下对画家主体丰富的情感和敏锐观察力的要求。中国著名画家顾恺之对工笔人物画的“形”与“神”曾做出了明确的解读“绘画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对现实中人的观察不应该局限于他的自然形体,而是要通过其形来传达出神的韵味,注重把握其内在神情、气质和精神”。近现代以来,工笔人物画在受到西方写实造型观的影响下,曾被片面强调写实,否定写意。曾造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停滞与衰退,著名画家陶冷月曾在《国画之新的研究》中说,有些“青年学士”,“惑于西画写实之逼真,而不解国画之真趣”这是造成“国画衰退原因之一”。直到40年代,傅抱石曾特别谈到了中国人物画的写意精神,"画一个人不能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之后人们重拾“写意性”在人物工笔画中的重要性,在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画家中,李少文先生在作品《九歌》中,利用充实的线性结构来表达自身对写意的追求,并通过线条与装饰的创新,成功的创造了屈原《九歌》诗境中的视觉盛宴。著名画家张鸣在总结人物工笔画的发展是曾提道:其发展首先必须要融合现代的传统文化,以期可以打破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隔阂,从而可以在作品中汇入丰富的民族情感;其次,要根据历史的变化,完成其批判价值,只有其具备了理性的价值评估,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①。
2.技法制作和材料上的继承和创新。现代的人物工笔画继承传统的表现手法,又吸纳了笔墨山水画中用墨技巧,用娴熟流畅的线条或粗细得当的笔墨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性格、以及个人技能等特点。例如陈洪绶先生将水墨文人画中的个性、抒发与不拘带入带到工笔人物画之中,开启了工笔人物画转型的先河。同时制作和材料的探索与突破,也拓宽了人物工笔画的发展领域。现代画家中在表达服饰的质感时有撒盐的,有用各种笔墨磨擦的,有沿用版画技法的,也有用水笔刷洗、细砂纸打磨等方法等等。这些新的制作手法给工笔人物画的表达和突出技巧提供了新的思路。
3.装饰性的发展。工笔画常常是用装饰性来表现意向趣味的,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尤其注重画面的装饰趣味。装饰包含色彩与线条,工笔画常常用线条的流畅细密表现人物的形神,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感。现代画家从陈洪绶先生身上汲取绘画的经验,利用富于装饰的线描和色彩构造出人物的夸张造型,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风度。色彩则起到均衡构图作用,并表达作者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开放与文化的互溶,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意味的表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色彩也在原有传统色,如花青,朱砂,赭石,石绿等,大大丰富,很多画家利用水彩、日本岩彩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正处于表现形式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时期,中国的工笔人物画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各国的文化精华,并且将之与我国的工笔画发展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体系。但在容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在批判——优化——批判的过程中优化本国的传统艺术。在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中,对古今中外的艺术形式做出了较大程度的兼容,中西方工笔画的视角、特色已经开始杂糅在一起。首先是观察的视角。中国独特的观察方式“观”是指全面而又动态地认识和理解万象所包含的整体事物,在感悟和体验中积淀和选择,最终形成画面的时空意识。西方的“观察”则更重视创造性的思维,抽象的描绘。
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无不重视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来源。近代以来,工笔人物画的选题内容被大大的扩大,选题从城市到农村,从大人到小孩,从男人到女人等等。查阅现当代的画作,以女性为主题的画作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借鉴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继承精湛的传统工笔人物画基础上,大胆的借鉴皮影、剪纸等通俗泼辣、有乡土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更有利于当代工笔人物画家拓宽新的思路和丰富绘画创作的形式。。
在世界多样化,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只有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的态度进行多方位的艺术探索,逐渐融合最新的绘画观念,才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工笔人物画谋求发展出路。
注释:
①张鸣.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J].齐鲁艺苑,2013(05):59 -61.
J212
A
1005-5312(2016)11-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