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共产党员、哈尼族汉子普欧伟脸色黝黑,憨厚朴实。他在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山区从事小学教育19年,历任村小、完小、乡中心学校校长。不管担任哪一个级别学校的校长,他都一直致力于改变当地学校的面貌,竭尽所能,为山里的师生排忧解难谋幸福。
1997 年秋,普欧伟从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风华正茂的他,怀着振兴边疆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了红河县架车乡中心完小。那时的他就已明白:山区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他深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从事山区教育的职业认同感和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才有可能为孩子们营造出充满幸福感的学习环境,也只有这样,山区小学才能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普欧伟便踏实工作,积极创新。一年后,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调去扎垤村完小当校长。扎垤村完小自然环境恶劣,办学条件差,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振兴边疆山区民族教育的决心。
2002年12月的一天,时任红河县架车乡中心学校副校长的普欧伟,走村串寨调研办学情况。在办学条件极差的合莫小学,他发现,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薛玲芳老师,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面前,思想有了动摇。也曾有过相似经历的普欧伟,没有给薛玲芳讲大道理。一天,普欧伟约上薛玲芳到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家里去吃饭。饭桌上,他有意问学生长大后想做什么,学生说“长大后要做像薛老师一样的老师,教村里的小娃语文、数学、唱歌、跳舞、画画、打篮球”。 薛玲芳听后很受触动,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作为山区教师的人生价值,品味到了当山区教师的平实幸福。两年后,薛老师把一份入党申请书交到普欧伟手里,并请普欧伟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普欧伟了解到,尚未结婚的薛玲芳老师把班上的两名孤儿学生接来与自己同吃同住,精心抚育。他将薛玲芳老师的感人事迹上报,推荐薛玲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参加演讲。后来,薛玲芳因自己的感人故事,获得了首届“红河州十大杰出青年”“红河州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11年11 月,县教育局调普欧伟去担任大羊街乡中心学校校长。大羊街乡中心学校的两千名在校生中,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老师除教书外,还要承担不少原本属于家长的工作。老师的工作压力大,处理自己婚姻家庭问题的时间很少。普欧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尽力帮教师排忧解难。杨曦老师和爱人张春锐,白文吉老师和爱人许力斌,原本都是夫妻分属不同学校,照顾孩子很不方便。普欧伟想办法把他们调到同一个学校,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家人团圆,生活稳定后,老师们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了,教学成绩也更加出色了。
随着国家加大对边疆贫困山区教育的支持,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考到大羊街乡来当小学教师。由于山区和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很多青年教师担心到乡村小学后找不到对象。针对这种情况,普欧伟在分配岗位之前会先问一下新来的老师,有没有和新来的同伴或已在本乡任教的老师谈着恋爱的,如果有的话,他会尽量把他们分配到同一个学校。同时,普欧伟也尽可能地将青年教师安排在相邻的学校,方便青年教师沟通了解。青年教师解决了恋爱婚姻大事,自然也就工作得更安心了。
遇到困难时有人帮一把,是山区教师最感到幸福的事。每当有老师遇到困难的时候,普欧伟总是热心帮忙。教师白俊玲家庭条件困难,丈夫身体不好无法就业,婆婆又不幸患上了癌症,为了给婆婆支付医药费,家里的房子、车子都卖了,就这样还是欠下10万元贷款,全家人的生活只能靠白俊玲每月3千多元的工资维持。普欧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办法在学校里调整出一间大一点的教师宿舍来给白俊玲老师一家三口暂时居住,接着帮白老师申请到中国教育基金会“励耕计划”1万元的现金资助。白俊玲说:“远离都市的山区教师遇到困难,能在校长的帮助下获得外界的资助,真的实在是太幸运了。”
普欧伟认为,要干好山区小学校长工作,必须时时了解山区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2009年,已是架车乡中心学校副校长的普欧伟,主动向校长申请,承担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间,他发现班上有个名叫李宝爱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爱和同学交流,上课时常发呆,他及时深入了解后得知,该生是孤儿,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心中渴望像其他同学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于是,他常在双休日带李宝爱到自己家里吃饭,有意识地让她与自己的孩子玩耍,课堂上也经常有意喊她回答提问,安排她当学习互助小组的组长。慢慢地,李宝爱变开朗了,和同学交流多了,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一天下晚自习后,李宝爱拿着一个自制的大纸袋来到办公室,怯怯地递给普欧伟后,转身就跑了,普欧伟打开袋子一看,两块粑粑中间夹着一封信。信中说:“老师,就要过哈尼年了,送你两块糯米粑粑尝尝,我从小没有爸爸妈妈,我可以在没人的时候,叫您一声爸爸吗?”普欧伟追到李宝爱,对她说:“老师就是你的爸爸,你随时都可以叫老师爸爸。”此后,李宝爰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毕业时以全乡第一名的高分考取了县里的民族班。至今,每逢教师节和父亲节,李宝爱都不忘给普欧伟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对普欧伟来说,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普欧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彻底消除了山区孩子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山区小学才能真正“留住”学生。对于山区很多留守儿童来说,能同外出打工的父母时不时通一通电话就已经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为此,普欧伟四方奔走,八方求援,先后在全乡7所完小开通了8部“亲情电话”,使全乡的1 976个孩子,每周都能同父母免费通话。
今年4月,普欧伟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教师配备了一把指甲刀。普欧伟说:“看到学生的指甲长了就帮他们剪一剪,顺便教学生养成自己剪指甲的习惯。”
普欧伟清楚,要使山区的孩子真正能安心上学,仅靠老师的辛勤工作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更多好心人的帮助。普欧伟到大羊街中心学校当校长5年来,一直在四处争取外援,因为他要依靠他们的力量来改变破旧的学校面貌,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全乡7所完小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普欧伟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香港华侨资助了25万港币,县教育局配套了资金200万。利用这些资金,乡里建起了一幢五层教学楼,缓解了乡中心完小教室严重不足,没有电教室、会议室的大难题。2014年,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捐献20万元,在乡中心完小建设了一间“真爱梦想教室”,使哈尼山寨的留守儿童第一次体验到现代科学教学,第一次在现代科技的奇幻世界里打开了心灵的窗口,放飞人生的梦想。今年5月,投入350万元的妥赊小学的四层教学楼已进入验收阶段,投入250万元妥赊小学综合楼五层工程也即将启动……
有付出就有收获。普欧伟用他的踏实和勤奋,一点点地改变着他所深爱并为之奉献的山区教育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