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的侦查有没有期限

2016-10-22 19:45赵鹏
方圆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强制措施犯罪人期限

赵鹏

背负11条人命,逃亡28年,不久前,这个曾轰动全国的“白银连环凶杀悬案”犯罪嫌疑人终于被自己的DNA“出卖”给警方了。那些曾被他以异常手段强奸、切开颈部、削掉耳朵的女性被害人们也终于可以瞑目了。看完媒体报道后,最值得的关注除了破案手段,其中的法律问题也很值得分析。

侦查有没有期限?

关于本案的报道发出后,很多人产生了一文:1988年首次犯案,2002年最后一次作案,14年的时间没有破案,之后14年一直在逃。如此久远的案件都能破获,难道侦查没有期限吗?是不是说明公安机关可以对一个案件无限期地调查下去?

从法律上讲,侦查没有期限。侦查的目的就是查明真相,一旦公安机关立案,对案件的侦查则不能停止,直到真相水落石出,或者终止侦查的法定事由出现(如犯罪嫌疑人死亡或者超过追诉时效)。所以,从犯罪嫌疑人第一次作案之后,公安机关对本案的侦查就不应停止,自然也不存在重新启动侦查程序的问题。

需要区分的一个概念是:侦查虽然没有期限,但是侦查羁押是有期限的。按照法律规定,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可以被羁押的最长期限是7个月零37天,这一期限到期时,如果侦查机关认为还需要对案件继续侦查,则必须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DNA证据如何运用?

据权威媒体报道,本案之所以破获全应归功于指纹机DNA技术。另据网络传闻,本案的DNA检测运用了Y染色检测技术。那么,什么叫Y-DNA检测呢?

简单地说,Y染色体是一种在家族男性成员中稳定地代代相传的染色体。一个家族中的所有男性成员所携带的Y染色体信息都是一样的,并且都来源于他们共同的男性祖先。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侦查人员所提取到的DNA中检测到了相应的Y染色体,并且需要排查的所有人员又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若干家族时,检测每一个家族中的一位男性成员的Y染色体,就可以迅速靶定男性嫌犯所在家族,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筛查范围。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Y-DNA检测技术的适用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筛查范围内的人口必须具有稳定性,且男性成员基本可划归为几大姓氏家族。像本案这种情况,案发地属于人口流动性较强、家族关系较复杂的城市,基本没有Y-DNA检测技术的用武之地,这也就是白银警方为什么要逐一检测市内所有男性户籍居民DNA的原因所在。所以,Y-DNA检测技术在本案中的运用,只能说是误打误撞式的胜利。

重大刑事案件案情该不该立即对公众发布?

不少人对于警方对本案案情的公布也提出了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本案的相关犯罪情节在2004年才被警方公布,不利于让社会大众提高警惕,防范被害。

其实,类似这样的命案,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对于案情的公布想必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详细公布案件特征和作案手段确实有利于警示大众;但另一方面,侦查具有秘密性,在案件未破获之前,过多公布案情信息不仅不利于破获案件,反而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影响,增加社会危险或者司法负担。侦查的秘密性是有必要的。在案件未破获之前,对具体案情的披露应当慎重。

心理画像靠谱吗?

本案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在长期的侦查过程中,警方给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心理画像,不少对侦查有兴趣的网友也纷纷通过作案手段描绘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大多数对本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画像都包含这样的信息:情绪失控、暴怒残忍、性能力差。

在刑事主观主义诞生前,刑法学只会关注犯罪人的客观行为,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或者主观特征漠不关心。这种只重视客观不在乎主观的倾向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其中一个质疑者——龙勃罗梭认为,不关注人而只关注行为的做法只能惩罚犯罪,无法做到犯罪预防,于是他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以及揭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即所有犯罪人都是天生的,他们都有某些不同于常人的特征(如嘴歪眼斜),刑法的任务就是通过惩罚犯罪把这些人从普通社会大众中揪出来,不论他们犯罪行为的轻重,都要给予严厉处罚,以保护社会不受侵害。

这种思路在当时成功地把人们的关注点从犯罪人的行为转移到了犯罪人本身上,从而开创了刑事主观主义的先河。后来,刑事主观主义逐渐发展出了犯罪心理学等分支,犯罪人心理画像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出来的。这种画像所描绘出来的是犯罪人内心深处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被表面特征掩盖住,不为人所知。所以,村民们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邻居就是变态杀人狂,也不足为奇。

追诉时效如何计算?

久远的案件总会涉及追诉时效的问题。本案的追诉时效问题相对复杂一些。因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时间段为1988年至2002年,其间我国刑法进行过修订,关于追诉时效的具体内容有很大的变化。

1979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997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可以看出,旧刑法规定,只有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嫌疑人再逃避侦查或审判的,对其追诉才不受时效限制,据此,如果嫌疑人一直没有被抓获,就不可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那就意味着在他潜逃20年后,无法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这显然不利于打击犯罪。为了弥补这一漏洞,1997年刑法对追诉时效的例外条款进行了修改,将“采取强制措施”改为“立案侦查”,这样,即使没有抓获犯罪嫌疑人,只要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则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诉将不受时效限制。

根据上述规定,本案犯罪嫌疑人在1997年之后实施的犯罪行为,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那么他在1997年之前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追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旧刑法都规定了多次犯罪的,前次犯罪的追诉时效从后一次犯罪时重新计算,据此,本案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罪行,都能够被追诉。

其实,即使超过了追诉时效,也并不意味着追诉的大门就此关闭。因为新旧刑法都规定了超过追诉时效后仍有必要追诉的,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国家该不该补偿被害人家属?

白银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自然应当由其承担。但就如同很多命案一样,被害人家属尽管有权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然而由于命案的被告人往往经济上没有太强的基础,所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中关于民事方面的判项很难执行。就本案的状况可以判断出,那些被害人的家属基本上得不到相应的民事赔偿款,原因是被告人没有足够的可供执行的财产。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观点,对于命案中的被害人或被害人亲属因为犯罪行为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国家有义务代为赔偿,因为公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国家保障,出现犯罪是社会治理不力,国家有义务赔偿相应损失。

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除了上述理由之外,由国家对被害人或其亲属代为赔偿,也能够避免所谓的“以钱买刑”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强制措施犯罪人期限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关于许可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制度的探讨
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之倡导
行政强制措施检察监督研究
婚姻期限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监管强制措施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