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给科幻题材洒上诗意阳光

2016-10-22 15:43张妮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郝景芳虚拟空间刘慈欣

张妮

前不久,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揭晓了2016年度世界科幻雨果奖,我国“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得这个由世界科幻协会设立的在全球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幻文学大奖。

写作有治愈作用

常常有人用“年轻”“温柔”“诗意”等词汇描述郝景芳,许多网友也感叹“她随便拿出一段经历,也够我们艳羡好久”。

郝景芳1984年出生于天津。2002年,她荣获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她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又在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陆续拿下硕士与博士学位。同年向杂志投稿,开始写作生涯。如今,她就职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承担与农村儿童相关的调研等项目。

闲暇之时致力于科幻创作的郝景芳并不算高产。十年来,她出版了一部长篇科幻小说《流浪苍穹》,两本短篇科幻小说集《去远方》和《孤独深处》(首次收录《北京折叠》),一部文化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等。

郝景芳在《流浪苍穹》的后记中写道:“写作给我一个可以安静进入的空间。我一直会记得写作对我的意义。它是我在困难的日子里养成的生活下去的习惯。”她所说的困难是指步入大学后的“危机感”,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大学,她曾经对物理的自信和骄傲被一步步击碎,而写作于她而言似有治愈般的作用。

郝景芳从高中起就喜欢看《科幻世界》,看刘慈欣、阿西莫夫等作家的作品。她说:“后来喜欢写科幻,是因为科幻给人更多可能性,给我一个离开现实、生活在形形色色世界里的机会。这种想象空间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与单一,我也仿佛生活在多个平行宇宙中。”但她坦言,不会全职写作,因为她希望从工作中了解更多事情,认识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以及接触更多人,这些都是她写作的给养。

作品更偏向“无类型文学”

《北京折叠》是郝景芳2012年创作的短篇科幻小说,初稿发布在清华大学水木社区科幻版上,曾荣获2014年首届中国科幻坐标奖短篇类冠军,2014年入围第5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部小说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北京像变形金刚般可折叠起来,又透着冷峻的现实感。

小说中,在不明年月的北京城,空间被极端地分割为三个部分。三个空间分别住着统治者、精英、底层工人,不同空间之间的跨越通道极为狭窄、危险。故事以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了凑齐孩子上幼儿园的高昂费用,铤而走险跨越空间为主线,通过细致平实而富有质感的文字,在科幻设定的世界观下,传递了人情悲暖。

这一故事的灵感源自郝景芳的生活日常。曾生活在北京城乡结合部时,她和外来务工者聊他们生活的压力、困扰、担忧。之后,她又在学校见到挥斥方遒的同学,在工作中接触到诸如世界500强的CEO……这些人的生活互不交叉,使得北京好似一个不同空间的叠加。于是,她把各种生活写下来,让大家可以“看见”彼此的生活。

有趣的是,关于《北京折叠》,中国的读者更多关注社会阶层和特权的存在,以及政治安排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但郝景芳和国外的一些读者交流时发现,他们更愿意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关注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如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和自动化取代了现代工人,大量失业的劳动力将何去何从等问题。她说:“关注点与生存环境关系紧密,这是不同经济制度下的个体反映。”

郝景芳认为自己的作品更偏向于“无类型文学”。她说,如果将小说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那么纯文学或主流文学更多关注现实空间,并表达现实空间;科幻或奇幻文学则关注虚拟空间也表达虚拟空间。而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更模糊的文学形式,它关心现实空间,却表达虚拟空间,它借助于现实中不存在的因素讲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事。她把这类作品称为“无类型文学”。即在科幻的设定之外,她会用大量的精力去塑造人物和完善故事。

郝景芳(图/郝景芳微博)

寻找科幻文学的诗意表达

“我一直很喜欢郝景芳的作品。她给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意的阳光。这种诗意让人既感觉有古典的味道,也有现代、前卫的感觉。”在不久前郝景芳科幻作品发布会上,刘慈欣在现场表示。

然而,刘慈欣所说的“诗意”和“文学性”正是郝景芳的困扰所在,这也是她将自己作品归为“无类型文学”的又一原因。她说,她的小说一直有个问题,对科幻读者来说不够科幻,对主流文学作者来说不够文学。她曾将小说投给主流文学杂志,但因类型不合适,收到过几次退稿;另一方面,同样的几篇小说也曾被科幻杂志退稿,理由是过于文学化、不太科幻。这是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临的尴尬。

科幻作家飞氘曾表示,郝景芳的写法注重文学性,一些作品游走于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这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一种尴尬。

对此,郝景芳认为文学首先是文学,其次才是某种类型的文学。所以,对于作品不易被归入类型、不易发表,起初她很在意,后来便释然了。她的释然也得益于刘慈欣等友人及读者的认可与鼓励。早在多年前,郝景芳拿着《流浪苍穹》文稿寻求指点和出版,未收到任何积极的回应时曾非常沮丧,并一度反思。直到后来收到了一封邮件反馈:“你创造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你的小说中有一种别的科幻作家所没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发件人刘慈欣。”郝景芳坦言:“刘老师夸奖我的这些特点,都曾是一些人不喜欢的地方。但他一直鼓励我,认为这是我的特点,可以坚持下去。”

如今,郝景芳优雅温暖的文笔、诗意的风格得到了更多读者的认可。此次获奖更是一大肯定与鼓舞,但她看得较平淡,更多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中国科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群体,以促进国内科幻创作。※

猜你喜欢
郝景芳虚拟空间刘慈欣
国外元宇宙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启示
千万次折叠,千万次克服
别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别给孩子的人生设限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与虚拟空间研究
The Lonely Ward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