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
[摘 要] 作为深化中职课改的重要保障,建设精品课程是中职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办特色专业,进而创建品牌示范校的关键。将探讨中职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对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实施的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机电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1-0074-02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并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在机电专业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精神的必然需求。而研究机电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探讨建设的理论和基本原则,并最终提出具体措施,则是中职学校建设机电专业精品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具备一流师资队伍、合理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材和资源以及优良教学效果的示范性课程。所谓“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下,职业学校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建设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普遍规律,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中职类学校建设精品课程,需注意“五个结合”的原则,这同样适用于机电专业。
(一)与骨干专业建设相结合
骨干专业通常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充分体现,因此建设精品课程时,从骨干专业的核心课程入手是重要原则之一。骨干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能有效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则能促进骨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与职教课改基本方向相结合
根据课改精神,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课程设计与职业对接、课程內容与实践对接以及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呈现,课程考核标准必须能体现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岗位实际工作需要。
(三)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对在校教师,要从多渠道进行培训以促进其自我提升;同时吸收企业专家、技师等共同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高素质、强技能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四)与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相结合
采取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精品课程建设应以社会效应为重,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如知识、能力、素质等,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测评方法。
根据以上五个结合的原则,确定我校机电专业5门精品课程:斯沃仿真软件实训教程、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电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例如,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电机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这两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承载职业教育理念,解决“做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做、怎样学、怎样教?做得怎样、学得怎样、教得怎样?”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真正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接,解决做什么、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把职业岗位要做的规划设计成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把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合在工作任务中,真正做到学生在课堂上做的,就是职业岗位要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的,就是胜任职业岗位要掌握的。2.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解决怎样做、怎样学和怎样教的问题。把工作过程分化、整合为学习过程,把工作计划分化、整合成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生产过程。3.理实一体的评价,解决评价做得怎样、学得怎样、教得怎样的问题。企业评价员工能力和业绩的依据不是理论知识的考卷,而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模仿企业考核制度,给学生全面的评价。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
在这两门精品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中,对教材中涉及的工作任务,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和教学,由操作简单的单一项目到操作复杂的综合项目,易于学生接受。每个工作任务都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通过定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可以直接运用到实习和工作中去。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我校机电专业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营造在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不断改进的氛围,坚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宗旨,致力于课程发展,积极探索、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教学队伍建设
1.优化团队结构,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在技能训练环节的指导工作。我校机电专业5门精品课程均按此原则优化了教师团队,使我们的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自我提升。具体做法包括:安排青年教师与主讲教师同讲该门课,二人同时备课,共同研究课件、教案、习题,以此帮助青年教师深刻体会课程的特点与精髓,逐步形成精品课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教学梯队;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
3.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一方面促进教师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或到企业脱产实习;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培训等途径获取相应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1.转变观念,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衔接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做三者相结合。各精品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认真学习、调研,研究课程性质,精心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材建设上,我校始终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精品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均由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主编或参编;在实践教学的编写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诠释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标准,并使之与相应的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过程考核。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
1.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上,倡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者结合为目标,据此合理选用教学方法。以“多元教学法”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基于范例的学习方法,建立了项目驱动的实训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
2.在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室、专业计算机房和模拟实训软件系统,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师講解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操作过程时运用实际软件开发环境,剖析系统原理时运用应用软件实例辅助教学系统,充分展示运行效果。这些先进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教学效果更为
显著。
3.进一步建设并充分利用校园网,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近年学校在网络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确保了网络的畅通,精品课程资源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丰富,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教学课件、习题库内容等也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充实,更逐步以开放式教学取代封闭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精品课程教学需要。
(四)教材和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后,开发了配套的教材。教材体现了精品课程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原则,并辅以合理、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团队与行业专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介绍、师资介绍、课程介绍、教材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学案、课后作业、实训指导、软件仿真、微课视频、网上交流互动平台、网上考核评价平台等,可以实现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
(五)教学效果
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体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利用网络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近三年来,我校机电专业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果丰硕,共获得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全省技能竞赛一等奖七项,二等奖十七项,三等奖七项。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重点应落实在建设、共享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各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设不同特色的精品课程,推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要在不断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好的适合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体系,逐步建立一批具有特色的有一定受益面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单祖良.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3(5):81-82.
[2]刘杰慧.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课外阅读旬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