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旦
周 旦
常州市伟凝建材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 要】当我们进入21世纪,钢材和玻璃的结合是现代建筑材料的特征,众多建筑“随声附和、趋之若鹜”。不可否认,新材料的出现改变着建筑形式,但与此同时,随之带来的是我们对现代建筑材料的厌倦、视觉的疲劳和地域环境的不协调。所以在期待新材料出现的同时认真审视已有材料,挖掘其表现力,是我们应该探究的课题。本论文主要论述混凝土的概念、应用及其表现力挖掘,意在去除建筑材料多余的装饰,体现其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感。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挖掘潜力;自然美感
引言
从某种角度来看,一部建筑的历史也是材料的发明史,无论是新材料的发阴,还是旧材料的新工艺,都标志着建筑演变的转折点,暗示着新形势产生的可能性。建筑的材料表现力,不仅仅是表现在材料本身,还会与建筑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外形到内部功能,都是材料表现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建筑的最大功能在于,为人们的办公、居住、享受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且拥有较多的优化空间,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通过应用新材料来实现建筑质量的提升。在此,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的概念、应用及其表现力挖掘展开讨论。
1建筑的材料变现力基础
建筑的材料是近几年行业内的争论焦点,多数设计人员和工程师,都希望利用不同的材料搭配来完成建筑性能的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材料的不断丰富,建筑的材料表现力基础也得到完善。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看,建筑材料表现力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的真实性。建筑艺术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都要通过材料来完成。艺术的真实性,应促使建筑材料给人一种真实的存在感,不要造成虚无缥缈的想象。现阶段的很多设计人员,虽然出发点比较积极,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导致材料的表现力过于艺术化,无法突出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客户在看过之后,也表现出了较为迷惘的状态,在投入建设后,多数受用人员都无法理解。其次,环境的适应性。建筑在设计和落实过程中,必须保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从现有的工作来看,建筑材料的表现力,应减少与周边环境的各种矛盾,包括颜色、意境等等,应融合到各个地区的主流当中,以此实现更大的进步。第三,人性化的感受。任何一个建筑在落实过程中,都要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不要从外观上和内部上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应给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和办公条件。
2建筑的材料表现力体现
(1)木构建筑的表现力
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木构建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且对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意义。木构建筑的表现力,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在美学意义上有所凸显。木构建筑应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舒适的环境和色彩的搭配,都能够给居住人员和办公人员,提供较强的心理安慰,减少心情烦躁。第二,在结构的表现力方面,应给人充足的安全感。木构建筑是我国的传统建筑类型,内部的架构相对简单,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强,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第三,在材质的表现力方面,运用木材应注意表现其天然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反对在木材上刷不透明的漆,主张要表现木材的加工工艺,包括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桦卯接点等等,这样会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例如,粉墙和木框构成对比生劫富有图案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木构建筑的表现力,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材料表现力,在很多方面都为建筑的发展实现了较大的进步。
(2)混凝土的应用及表现力
混凝土是绿色建筑材料的代表:不需要额外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并且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环境的维护;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促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施工时,不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由此迫使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使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降低工程总造价: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其最终不用抹灰、吊顶、装饰面层,从而减少了维保费用,最终降低了工程总造价。
混凝土最初融入到建筑中是以一种结构材料形式出现的,其特点是抗压性能好、可塑性强,较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预制,如教堂、学校、工厂等。但它也有缺陷,例如相对脆、抗拉性能差,不利于延展和悬挑,直到有钢筋的融入后,它的抗拉性能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钢和混凝土的结合产生了钢筋混凝土,钢提升了混凝土受拉的能力,混凝土则弥补了钢不耐火的缺陷,钢和混凝土的结合在建筑材料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早在公元前120年,罗马人就使用混凝土建造了跨度达43.3m的万神庙。古罗馬的地域上多火山,火山灰是天然的混凝土素材,火山灰拌上碎石骨料凝固后非常坚固,并且易于开采和加工,因为使用混凝土并不用很深奥的建筑技术及昂贵的建筑成本。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施工只使用了少量有技能的支模工匠,运输几乎是囊中取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火山灰本身相对比较轻质,加上轻质骨料,结构自重大大降低,其承载力超乎了人们想象,古罗马人就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建造了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在万神庙身上,我们或许看到了智慧,或许看到了力量,或许看到了纯净,这就是混凝土“素面朝天”的艺术特点,使得万神庙外貌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韵味,与生俱来带给我们的感知就是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如玻璃幕墙)无法效仿和比拟的。材料本身所拥有的粗糙感、细腻感、温暖感、冷漠感给人带来大自然对比的微妙,于是古罗马人情不自禁地对自然表达出谢意(混凝土建筑——万神庙的产生),这样的空间在今天还是令我们感动。
而在近代,普遍认为混凝土的质地比较粗糙、低级,因此不为公众所接受,殊不知真正的高级正是“黑白灰”的经典搭配,愈是简单显得愈是高级。如建筑师柯布西耶等人,就是从单调色彩的混凝土中看到了力量,突兀的形体加上粗砺的质感,反而使建筑浑然有力,形成了粗野主义一派,英国的国家大剧院即为此类建筑之代表。
3总结
在新建筑材料“百花争艳”的今天,许多建筑迷恋潮流前沿,意在使建筑“别具一格”,在建筑建成的时候殊不知此建筑与周边环境搭调竟如此的牵强。新材料的频繁使用,让我们觉得又是一件世俗作品,没有完全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含义、用途及大众认同度。一味地追求潮流,只会丧失已有材料的挖掘机会,盲目跟风亦会造成人们视觉及心理的疲倦。为此,在新材料不断涌现的现时代,我们应该再来审视混凝土,着手挖掘更多关于它的潜质。“清水出芙蓉”——混凝土,高贵的朴素,高级的灰调,高雅的艺术来表达我自己对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情感吧。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应用材料与信息研究所,材料悟语 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挖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褚智勇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