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国
摘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水平,因此,一直以来,粮食部门都将玉米种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但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的产量一直不是特别理想,对此,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玉米的产量,下文就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前言:玉米的成活率较其他作物要更加发达,且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全球对玉米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地提升,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玉米高产技术迫在眉睫。
1.择良种而种
品种是实现高产最基本的,因此,种植户必须要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选择与当地环境最相适应的品种,关键是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与抗病性,在进行品种的选择前要测试当地土地的元素、气候特征及栽培管理水平,选择最佳的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进行种子的选择;第二,要立足于当地生产管理条件;第三,考虑到前茬;第四,根据当地常见的病害进行选择;第五,根据当地的降水与积温;最后是要看种子自身的情况。
2.对种子进行深度处理
完成选种工作后无法直接进行播种,必须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首先,晒种,这是最基本的处理步骤,经过阳光晒过的种子,吸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发芽率也高,出苗更加整齐,幼苗也更加强壮。其次进行浸种与拌种,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主要是为了让种子的水分更加充足,促进发芽。然后根据一定比例进行化学浸种,多采用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掌握好浸种的时间,保证发芽率,这一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病虫害,提升种子抗病性。
3.土地的处理
播种前必须完成整地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玉米高产,为其种植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结构与适度的孔隙比例,进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情况,协调土壤的肥力等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优越的环境。玉米具有根系发达,适应能力佳且对土壤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但玉米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与养分,因此,必须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方能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在播种前进行精细化的整地,疏松土壤,保证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4.选择合适的时机播种
完成上述工作后就要进行播种,播种最关键的是选好时机,在特定的气候与生产条件成熟后,土壤的温度达到一定要求,水分与通气性达到最佳,温光合适,将已经处理过的种子播种到地里。
5.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肥性、气候因素及土地自身的情况与田间管理质量等等,因此,在种植之前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地制宜,才能实现玉米高产与高效的最终目标。
所谓的合理密植就是要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到品种自身特征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早熟的品种发育期较短,但其株较为清秀,植株相对矮,因此其种植密度可以偏大点;直播种植每亩可以达到4000株。而植株相对紧凑的品种则可以将密度变大些,每亩最多可达到4500株。同一品种密度的高低要根据所要达到产量来定。如果可以保证水量充足则可以适当的密植,如果水量不足则要适当的稀疏些。
6.科学施肥
施肥是为了增加玉米的营养,保证玉米营养充足,而施肥的量要根据玉米的需求来定。当前最常见的施肥方法可以分为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相对而言,条施的效果较好,可以使肥料靠近根系,便于玉米吸收养分。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的土壤特征,不同的品种与肥料类型,然后选取合适的肥量,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适时追肥。一般玉米在苗期不施肥,可以根据玉米的涨势灵活控制,补充少量的氮肥,然后根据土壤的需求适当的增加一定的肥量。
7.提高田間管理水平
播种、施肥都完成了,在玉米生长阶段最关键就是田间管理工作,玉米出苗后要定期进行查看,对坏种、坏芽的要及时进行处理,然后及时的补种,保证出苗数量,这是保证产量的前提。而当玉米涨到3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涨到4-5叶时定苗。将大苗、壮苗留下,清除病苗、弱苗,但必须要确保单位面积的苗密度,必要的情况下可多留一些成苗,以备后期使用。在铲地前要进行一次深趟,疏松土壤,保证养分的充足,铲蹚要及时,一般在进行种植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8.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玉米的病虫害种类较多,且危害较为严重,许多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都十分严重,常见的有玉米螟、蚜虫与粘虫等虫害,病害以大斑病、丝黑穗病为主。针对这些病虫害则要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做好轮茬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施钾肥,提高品种的抗病性,种植户也要根据经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9.及时收获
当玉米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后,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后,玉米基本上已经成熟,就可以进行收获。玉米有多层苞叶包着果穗,子粒不易脱落。玉米多数是生育期长、产量高的晚熟品种,收获期可以适当拖后,以利干燥。
(作者单位:154531黑龙江省勃利县青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