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术部队装备保障新模式的几点建议

2016-10-21 03:03牛占军周磊修立刚任庆瑞
东方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装备保障新模式创新

牛占军 周磊 修立刚 任庆瑞

【摘要】随着新体制的建立、新制度的实行和新裝备大量装备部队,装备平时管理和战时保障都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速度和质量将产生重大影响。旨在以超前意识和全新视角探寻装备体系建设的对策,为武器装备建设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献计献策。

【关键词】创新 装备保障 新模式

一、创新保障模式

(一)由“后”到“前”

未来装备保障,是在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战场上实施的。欲使装备保障与非线性战场作战相适应,必须改变“ 保障偏后”的传统模式,才能确保装备保障与作战同步。为此,应根据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优化装备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储供网络,打破传统的按照编制序列和隶属关系实施保障的模式,使装备保障物资和技术力量尽量前伸,做到仗打到哪里,装备保障就跟到哪里,形成超时空保障、超对象保障的灵活高效新模式。

(二)由“慢”到“快”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装备保障,要突出一个“快”字。实现快速保障这一基本要求,首先应针对弹药保障、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快不起来”等问题,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手段,采用集装化、托盘化等包装的供应方式,使物资供应“快起来”。同时,应着力解决维修保障装备“动不起来”的问题,一方面改造现有保障装备,一方面研制机动性能好、野战化程度高的保障装备,使保障力量“动起来”,形成跟得上、动得快的快速保障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各级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强化快速机动保障演练,充分发挥“人机 ”结合优势,使保障资源、保障力量“串起来”,提高指挥时效性和整体保障能力。

(三)由“粗放型”到“集约化”

合成、精干、灵活、高效是装备保障新模式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集中技术力量、维修设备、维修器材,科学配置部队装备保障资源,组建战术部队装备应急支援保障机构,改变过去那种“小而全”、“条块分割”的“粗放型”装备保障模式。战术部队应急保障机构要以战术部队内现有的直属修理(训练)机构和专业修理工厂的专业技术力量为基础,集中优势,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产生“拳头”效应。

(四)由“物资化”到“信息化”

为了适应武器装备“火力+电子”、“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装备保障必须从供应弹药、维修器材和单一的机械修理为主,转向以供应信息化武器软硬件及配套器材、抢修信息化装备为主。战术部队应把信息作为重要的保障资源,建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和分系统,将装备物资储供、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信息融合为一体,为战场弹药补给、维修器材供应提供准确的信息。此外,还应综合利用维修信息网络和远程支援信息系统,为战时装备抢救抢修提供科学决策。

二、着眼系统建设

(一)建立新的保障理论体系,因势利导。

新的战术部队装备保障必须以理论为先导,立足战术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和战场环境的实际,努力探索未来装备保障的基本特点规律,建立与联合作战各种战法和后勤保障理论相配套的装备保障理论体系,实现战术部队装备保障理论的新突破。

(二)建立新的保障指挥体系,构建中枢。

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是作战指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装备保障体系的中枢,无论是在战略、战役还是在战术层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指挥体系建设应当以信息化为龙头,在战术部队、集团军、师(旅)、团之间形成关系顺畅、职能明确、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手段先进的指挥机制,克服现阶段战术部队装备保障力量点多面窄、层次多、节点多的弊端,建设灵敏、高效的保障体系中枢。

(三)建立新的保障装备体系,夯实基础。

保障装备是实施装备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节奏快、对抗激烈、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的高技术战场上,必须建立一个具有高速机动能力和较强防护自卫能力的保障平台,实现对作战部队不间断的精确保障。在新的保障装备体系的建设中,既要重视完善各保障功能的配套,又要重视保障平台与保障对象的作战任务相配套,也要与保障地区地理环境相适应,形成与主战装备同步发展、与部队各级保障任务系统配套、与作战环境相适应的轻型化、野战化、智能化、一体化保障装备体系,切实提高战术部队装备保障力量野战、机动保障能力。

(四)建立新的保障管理体系,提高效益。

装备保障体系应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促使装备保障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目的,装备管理体系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提高管理效益,在物资供应体系中,应结合战术部队特点,遵循结构合理、规模适度、配置适当、平战结合、军民一体的原则,对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部队实施全方位保障;同时,能够实施相当规模的独立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物资筹、储、供的军事经济效益和装备综合效能。在维修体系中,要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战术部队维修力量,使各维修机构能以最实用有效的方式辐射整个保障区域,并重点针对还未完全形成按级修理能力的新装备,切实提高按级修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戎军旗,王新川.适应装甲装备技术发展需求转变维修保障模式[J].北京:空军通信学术,2010年第5期.

[2]孔令茂,牛跃锋.战术装甲装备保障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装备保障新模式创新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军用机器人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我军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