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美凤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并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并休克患者295例,根据入院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45例,由家属送入医院就诊,未行院前急救处理,观察组150例,由笔者所在医院120急救收治入院,在入院前行院前急救措施,分析两组创伤并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并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创伤并休克; 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7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41
各类严重致死性创伤死亡率极高,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严重创伤患者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多合并休克的发生[1]。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繁荣,车祸、锐器伤以及高空坠物均可以导致严重性的创伤性休克[2]。严重外伤患者由于涉及到人体的重要脏器的功能,若得不到正常的气体交换会导致休克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循环和呼吸系统,若救治不及时就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因此伤后的及时救治是保障生命的重要措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和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提高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采取院前急救与未采取院前急救的效果差异,旨在总结院前急救及护理干预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并休克患者295例,其中颅脑创伤13例,胸部创伤38例,腹部创伤17例,创伤性骨折98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129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创伤指数≥17分。根据入院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45例,由家属送入医院就诊,未行院前急救处理,男72例,女73例,平均年龄(46.25±10.23)岁;观察组150例,由笔者所在医院120急救收治入院,男77例,女73例,平均年龄(42.48±9.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并休克患者;年龄20~70岁;创伤指数≥17分;依从性强,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和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患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按照急救抢救外伤性出血休克流程进行抢救,运用常规干预方法,对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处理。
1.3.2 观察组 采取院前急救的措施,到达现场后根据“评估现场伤情—呼吸道管理—固定止血—建立静脉通道—止血药应用—液体复苏—转运监护”的顺序进行。其中评估休克与判断伤情是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后根据“简明的伤情分类法”和“五步检伤法”进行评估和判断伤情,通过两次以上的检查法尽量减少漏诊的发生。急救医护措施:首先应当给予呼吸道的管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利用鼻导管法或者面罩法进行吸氧管理,其中氧流量维持在4~6 L/min,另外严重时可以给予面罩球囊通气法或者直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予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本研究中鼻导管给氧法的有128例,面罩给氧的有137例,器官插管的有30例。循环支持:外伤的患者应该首先给予止血,本研究中压迫止血的有40例,加压包扎的有65例,止血带止血的有58例。另外还要及时的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静脉针头,建立多条静脉通道。药物的使用:包括止血药物的使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本研究有93例患者采用了止血药物,及时给予复苏液体,如晶体液与生理盐水。及时转院,在转院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位,对休克昏迷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剂和镇痛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保暖,全程监护入院。
1.4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和分析两组创伤并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费用。
1.5 评价标准
抢救的评价标准参照《急诊医学》进行评估,好转: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恢复;稳定: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意识恢复;恶化:生命体征不稳定[5]。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后病情稳定和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恶化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的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创伤休克往往是一种严重的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外伤,多见于车祸、重物压伤、坠落及自然灾害等,其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在交通和工业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外伤合并休克的发生率越来越高[6]。最重要的表现为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障碍,导致重要脏器血流量的灌注不足,以至于发生缺血缺氧,代谢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综合征,患者在外伤之后意识一般均较差,存在开放性的出血患者较多,因此对于该类患者的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应当积极的维持机体的循环和呼吸,尽量减少失血,进一步阻止休克病情的加重[7]。根据近年来的医学创伤休克技术的更新,发现急救过程中处理时期的选择与处理方法的选择对抢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外伤休克的救治黄金抢救时间为30 min,对此应当尽可能的提高有效地护理措施的利用率,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于昏迷的患者应该做好伤口的处理,首先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必要时要建立人工气道,同时辅以氧气吸入,以保证患者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足血容量和急救药物。对于院前急救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其基本生命支持,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抗休克并安全迅速转运[8]。笔者所在医院长期的急救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均显示,及时有效地院前急救有赖于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合理的安排急救人员,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分工必须明确,且救治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抢救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需要由从事急救工作时间较长经验更为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同时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事故现场惨烈,若医护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就会导致慌张、紧张等反应,影响救治的效率;急救设备应当齐全,保证药物和设备的万无一失,防治救治过程中由于设备和药物缺失导致的抢救失败[9]。
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诊的295例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为急诊科出诊120到达现场并采取了院前急救,并及时运送到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对照组是由家属送入的,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并未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后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院前急救的创伤并休克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且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急救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對照组。研究结果说明了院前急救可以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救治结果,降低患者的伤残,同时降低了救治费用,缩短了治疗的时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抢救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少入院后的抢救工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院的急救医护队伍的建立,完善的急救措施,对于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水平,降低重大外伤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美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GCS评分系统在急诊脑外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苏远红,梁志敏,代少艳,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1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52-53.
[3]孙丹杰.APACHE-Ⅱ、SCS、MEWS三种评分系统在评估急诊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对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汤洁,何超,李文放,等.急诊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8):928-930.
[5]王一镗.急诊医学[J].第3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31.
[6]王令花.院前急救护士PTSD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姚菊平,毛青.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8(25):76-79.
[8]蔡碧厦.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149-150.
[9]赵会民,王熙斌,杨柳,等.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1):8-9.
(收稿日期: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