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探讨

2016-10-21 21:32王冬妮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王冬妮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金融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开放,具备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功能的的担保行业悄然兴起。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用担保:风险管理:债务处理

一、担保行业兴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吸纳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行金融体系存在着贷款门槛过高、放款“嫌贫爱富”的体制弊端,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极大地困扰了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不断的商业化改革,将会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尽管部分中小企业还是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但由于符合银行抵押要求的固定资产有限,加上没有规范的内部管理及财务管理,银行信贷资金很少投放到这些中小企业。而专门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向商业银行传递和放大企业信用职能的信用担保机构却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另一扇融资大门。

信用担保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收取债务人一定担保费的基础上,为债务人的债务向债权人提供保证担保当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历史还不长,因此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与协作银行的利益共事、风险共担机制也不够到位,省级再担保机构还没有普遍组建。

虽然商业信用担保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兴行业,并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有高风险,但是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5200多家,担保资金近4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8万亿元。清远市目前有50多家担保公司,资产1亿元以上担保公司有16家,担保资金近40亿元,对清远市的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商业性担保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加之政府监管缺位、法律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其在短短的几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问题:机构规模小、业务构成不合理、经营理念存在偏差、社会评价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也限制了其信用增级作用的发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最致命的是影响着我国担保机构的发展,因为各方面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为中小企业作信用担保的商业担保机构首当直冲,因此商业担保机构“如何建立完善的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如何控制信用担保风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商业担保机构的首要任务。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來源于受保企业的风险

主要指受保企业缺乏履约能力或履约意愿低而导致违约风险。具体诱发风险的原因包括:由于实际控制人或核心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缺乏应有的从业经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实际控制人缺乏诚信意识,个人道德品质低下,违法违规经营内部管理混乱,组织结构和员工管理缺乏稳定性,股东之间矛盾激化;技术和设备落后,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现金流量管理等。

第二来源于反担保方的风险

主要来自于保证反保证、抵押反担保、质押反担保等第三方风险。如在债务人无法履约时担保机构发生代偿后,要求保证反担保人履行义务时,反担保人因清偿能力不足或清偿意愿差而产生风险。又如,抵押物、质押物设置不合理未能按有效法律程序办理登记公示手续,或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严重贬值给担保机构带来损失。

第三担保机构管理分散化,规模过小

担保机构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及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不完善,给担保机构带来的担保风险。

第四来源于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

合作银行对贷款对象的选择是否准确、贷款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信用担保资金的安全。如贷款银行处于转嫁贷款风险的动机而有意放松贷款条件,或放松对企业的资信调查、贷款审查与审批,使本来不应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序列;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甚至与企业相互串通,提供虚假信息,共同骗取担保,势必都会给担保机构留下巨大的潜在风险。另外,在风险分担方面,合作银行往往只要求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银保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第五来源于外部的经营环境风险

经营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担保机构、债权人或债务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由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引起的。如国家方针政策的改变、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率汇率的变动、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税收政策和重大信贷支持的调整等都可能带来风险。另外个别地方的信用环境不完善,对逃废债务行为缺乏应有的惩戒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等情况也会给担保机构带来风险。

三、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担保机构要把控制担保风险放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担保机构应成立专门的部门或委派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担保风险,形成有效管理的链条,即:各业务部门对担保业务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的风险度归类、分析后,及时上报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方法与措施,然后向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上报并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成本。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担保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业务开展状况、代偿情况等,制订整个机构年度担保总额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控制组织承受的风险总额;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担保业务有章可循;制订项目受理规章,保证申请人的资格。对担保申请人可设置如下限定条件:组织运营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核算规范;组织运营班子稳定、资信可靠;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本金和利息已按期还清,应付款项账面额度在财务预警线之下;应经过工商部门的当年年检;近三年没有不良运营和违约记录及重大民事、经济纠纷;有三年以上持续盈利的历史:申请担保额不得超过组织净资产的60%。

第二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制

建立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制有利于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求项目经理对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负责,对在保项目履行保后跟踪职责,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代偿项目积极、主要配合保全部门进行清收,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实行A、B角双人调查制度每个项目都由A、B两个项目经理担任,A角为项目主要负责人,B角负责对项目调查、反担保方案设计、评审报告撰写、保后跟踪、督促企业履约等任务:B角协助A角完成以上任务,并对项目独立发表意见。A角项目经理对所负责的项目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当项目出现逾期和代偿时,根据金额的大小,留置一定的效益工资直至项目债务全部追回为止。

第三审保、偿分离制度

为增强担保业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形成相互制约又职责明确的岗位分工,应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直接办理担保业务的部门与项目评审部门分开,形成横向制衡的约束机制。

第四项目评审委员会决策机制

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可成立项目评审会及评审部门,所有超过1000万的担保项目经过业务部门初审或评审部门详细审核后,必须连同项目材料报送项目评审委员会,只有通过项目评审委员会才能出具保函承担担保责任。项目评审委员会采用投票方式集体表决,主要负责人有一票否决权,但没有一票通过权,在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的基础上,还可以辅以专家评审制,组织外聘专家参与评审决策。

第五保后跟踪制度

保证合同生效后,并不意味着担保业务的结束,而是担保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开始。因此,要重视保后跟踪管理,实施首月监控、月报制度、季访制度、半年分析制度等保后跟踪制度,对受保企业进行跟踪管理,直至最终解除担保责任。

第六债务追偿制度

信用担保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制定完善、高效的追收和资产保全制度,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地化解风险,尽可能减少损失。

(二)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第一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等能力,它以企业技术能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的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更容易避免信用担保风险发掘优质客户。

第二以现金流量分析为依据的首要偿债来源评价

现金是企业日常生产运作的血液,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通常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预测分析是用周期内销售收入减去应收账款再减去付現成本等于净流量。此外,还注意利用一切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多层面验证企业现金流量的可靠性。如通过银行对账单、纳税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日记账等信息载体推算现金流入量。通过对外合同订单、报关单等业务往来把握其市场拓展规模。结合存货流转,测试生产与销售的相关性、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查阅生产任务通知单、收发凭证及其汇总表产量和工时记录、成本计算资料等,以确定经营过程中的购货量与消耗量、消耗量与产出量产出量与销售量之间是否有配比。

第三以可变现资产分析为依据的第二偿债来源评价

当前由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劣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决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防范信用风险,在评价客户核心能力和现金流量之后,也要对企业可变现的抵债资产进行适当评价,以加强自身的保障。影响资产的偿债能力因素有:资产的价值、变现费用和变现周期。一般的考量,资产价值越高,变现费用越低,变现周期越短资产质量越好,充当抵债资产的可能性越大。首先要明确资产的产权,要查阅资产的产权凭证。其次,要结合资产的原始价值计算资产重置价格,减去变现费用就是资产的变现价值。最后,变现周期越长的资产要在变现价值上再打个折扣。

(三)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第一保后跟踪监管

首先,保后跟踪以项目经理自查为主,其他项目经理互查为辅:查账与查库相结合检查分析与建议相结合、保后检查与争取派生业务相结合。其次,对风险分类不同的项目实行强度不同保后跟踪,将项目分为正常类、关注类、可疑预警类和对还本付息有成分把握、反担保措施齐备有效的正常类项目只要按通常的保后跟踪程序进行管理就可以,对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潜在缺陷的关注类项目要加大登门监督的频率,督促其纠正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对出现支付困难、正常业务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的可疑预警类项目,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督促其制定还款计划,并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反担保资产对已处于停产、半停产,无法正常还款,拖欠利息的损失类项目,要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企业提供的反担保资产通知贷款银行收贷,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动。再次,认真做好保后跟踪记录。要求保后跟踪人员对项目在每次保后跟踪后,详细填写保后跟踪记录表填写内容包括在保项目情况、企业经营情况说明、反担保情况说明企业各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等。

第二担保代偿和债务处置

首先,应审查对主债权人是否存在抗辩事由,如确认主债权人是否充分履行主合同及保证合同项下的义务:主债权人提出索赔时间是否超过保证责任期限;主债权人是否未经担保机构同意就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主债权人是否未经担保机构同意就允许债务人延长偿还期限;主债权人与债务人是否双方串通,骗取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主债权人是否未履行应尽的监督义务等。其次,弹性处理债务。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信用担保机构债务处置与银行资产保全相比,更强调早行动、快行动,十分注重运用柔性策略和刚性策略。立足于最大程度控制债务人,保证反担保人资产。在处置前,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债务人、保证反担保人的资产线索,迅速、果断落实资产保全措施。根据可处置资产的具体情况,准确选择处置时机,对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贬值的资产进行果断处置;对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较大的资产,进行稳妥处置,实现其合理的市场价值。手段有:(1)直接清收债务。对暂时性经营困难或因资金回笼周期原因造成的代偿,一般是进行诊断,制定还款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还款意愿,通过勤上门、勤督促,逐步回收代偿资金。(2)调整反担保方式。在原有反担保措施不足,反担保物严重贬值的情况下,增加和改变反担保方式和金额,以降低担保损失。(3)债务重组。对债务人现有债务进行清理、评估、重新组合,包括债务更新、折扣变现及协议转让等方式。针对债务人已出现严重经营问题,无力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经各方当事人协商同意或法院依法裁定,以资产抵偿债务。(4)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裁决。通过起诉、申请支付令、依据付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件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债务人破产等诉讼手段处置债务。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审判风险管理初探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应用于长期照护患者跌倒预防的探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