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香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多元化的价值观及社会思想逐渐涌入人们的生活,对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形成了冲击,使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出现了困境。本文以“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出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分析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之表现,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措施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古语云,欲齐家,先修身。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培养其成为有抱负、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一、新时期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多元化价值观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
改革开发以来,西方思想对我国社会道德观及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速了各类价值观的传播,对青少年的“三观”影响巨大。目前,社会文化发生了极大改变,新的信息元素不断涌入,使得人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认识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同一事物,人们更倾向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评判,评判认识多元化,甚至出现完全不同的观点。这种对于事物道德评判的不一致,表明社会道德的多元化已经形成,这必然会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从现实来看,青少年的价值观已然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怀疑及否定上,也体现在对于善恶界线的混淆不明,这使得青少年对于考试作弊、盗版、婚外情等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不道德问题出现了认识分歧,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出道德认识的误区,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
随着年龄的增加,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日趋成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此阶段是青少年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其生活独立性不高,自我意识较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这类青少年热衷于追求自我个性,喜欢标新立异,逆反心理较强,难服管教,非常反感家长及教师对自我生活的干预,特别排斥说教性的道德教化。对于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难以进行道德教育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育策略,强化教育耐心,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当成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常抓常新。
(三)社会道德标准的差异化不利于青少年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媒体道德教育,其中,家庭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为长久和深远;学校道德教育主要由教师来承担,以向学生传播传统道德规范及主流价值观为主;而媒体道德教育主要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包括网络、书籍、影视、广播、报刊等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这三类道德教育所執行的道德标准并不统一,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致使道德标准差异化,影响青少年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从而不利于其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学校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而社会上却出现了老人跌倒“不敢扶”的情况,一些父母也教育青少年要少“惹事”;父母教育孩子要谨慎男女交往,而媒体却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这些非一致的道德标准和观念都增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难度。
(四) 网络文化影响青少年道德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蓬勃发展起来。互联网承载了巨大的信息量,一方面,其方便了青少年获取新闻信息,查阅学习资料,进行人际沟通,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网络中也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如过多的负面新闻、攻击性谩骂行为、网络恶作剧、暴力影片、色情信息,等等,这些不良信息对于“三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影响很大,易使之缺失信仰,出现道德困惑,形成不良道德认知,这些都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
二、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基础道德教育
应加强青少年的基础道德教育,使传统道德认识深入人心,促进青少年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联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礼貌谦逊、诚实守信等基础道德教育,利用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加深学生对这些道德认识的理解,并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以使道德教育由基本道德教育逐步进入到较高层次的道德教育,由具体的道德教育进入到较抽象的道德教化,由个体道德向群体道德乃至社会道德层层推进,在做好基础道德教育的同时,逐渐形成道德教育体系并落到实处。
(二)加强道德的实践教育
传统的道德说教只是道德教育的方式之一,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还可通过道德实践教育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有效认知。因而,在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时,还应使道德认识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并落实于道德实践。在具体的道德实践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实践指导工作,以修正青少年的不良言行,使其及时认知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例如,可指导青少年多为家长分担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尊重师长,帮助同学,加入志愿者团队,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能于点滴间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其道德认识,提升道德素养。
(三)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果
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及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之关系。因而,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及家庭之各自优势,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父母不仅应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还应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形成道德影响,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工作;而学校则应在加强青少年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其德智体美劳之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综合素养。如此,家校之间形成合力,组成德育的无痕之链,能够有效避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脱节,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
(四)净化社会的道德环境
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我们应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一方面,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净化社会道德环境,遏制具有负面效应的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可通过舆论手段来传播社会正能量,宣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舆论氛围,帮助青少年提升道德认识。此外,学校及家庭也应发挥自身作用,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
三、结语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以形成德育之合理,促进道德教育的高效开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文化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完颜华.家校联动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机制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4(7).
[2]沈建华.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和链接[J].教育研究,2015(11).
[3]刘晓明.行为取向的道德教育:现实困境与内在机制[J].中小学德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