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显维
摘要:应用型大学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鉴于目前应用型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存在诸多问题,积极探索经济学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做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
一、应用型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应用型大学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所构成的。经济学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因此,经济学教学的起点要切合学生基础,应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做课程模式。课程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必备知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为主线。课程的教学强调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广度和适用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的误区
1、教材选用和建设的误区
当前大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经济学教材直接选用一本教材,主要是高鸿业主编的体现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和内容的《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当前我国本科教育中的经典教材,它通过文字理论、图形、数学模型等形式对现代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进行抽象概括,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适应应用型学院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用性要求。
2、教学手段传统,方法单一
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一种教师“满堂灌”、学生“硬记忆”的教学与学习状态。由于受各种软件、硬件的限制,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经济学课程成为纯粹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上课时就不能弄明白数学模型与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听,而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
3、考核方法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当前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主要有两种考核形式:一是形成性考核,二是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大约占30%的权重,终结闭卷考核大约占70%的权重。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课堂出勤和平时作业两大部分内容,终结性考核通常采取标准闭卷考试的方式,且题型主要由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计算等题型组成。这样,很多学生通常是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时突击背书甚至背习题,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必然造成教学效果差,学生也是高分低能,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型大学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思考
1、加强教材建设,突出适用性和应用性
教材选择既要难度适度,适合学生基础,又要与实践联系紧密,应用性强。鉴于应用大学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定量分析的能力比较差,《西方经济学》应该选择运用实例、精炼易懂的教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应用型教材,同时,最好能编写同步的案例和习题,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经济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研究与开发,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实用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从事经济学教学时,必须增加实践学环节。首先,合作研发基于课程建设的经济类软件,建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室。通过经济软件的直接运用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其次,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从事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有组织地带领或要求学生到社会和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的实践教学活动。
3、实行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进考试改革,建立一套合理的学生考核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考试内容方面,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第一,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一般来说通过笔试、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過提问、讨论、出勤等情况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第二,考核方法多元化。从以往的一纸考卷定分数到实行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考核方式转变。加强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核,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大作业、实践报告等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在考试方式上,提倡开卷、论文、大作业、实践报告等多样化考试方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