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挺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老师、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可见,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是这个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任何一方的教育力量都不能忽视。凤山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新模式,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未成年人成长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
1、社会不良风气容易影响青少年
目前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都会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中来,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冲淡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效果。
2、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存在隔膜
家庭、学校、社会的结合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隔膜。主要表现在:首先是一些地方和学校目前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当前抓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其次是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化,生硬灌输,学生难于接受,教育效果不大;最后是对当前未成年人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未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3、社会发展太快带来的弊端
由于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益增大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人城务工而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或无人管等问题,进而也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恶性的青少年刑事案件在农村学校时有发生,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心,特别是农村适合未成年人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滞后,农村的教育环境、基础教育不够协调。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凤山街道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改善提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1、阵地建设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变
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家庭、校、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凤山街道党工委积极推进“阳光少年成长乐园”与“春泥计划”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有教师、党员、干部等组成的未成年人志愿者辅导员队伍,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历史文化、道德建设、科学知识、文艺技能等方面辅导。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学校、村(居、社区)开设了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各社区还建立心理咨询室,开放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社区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开展假期“春泥计划”活动、“阳光少年成长乐园”主题活动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教育活动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化
(一)是开展礼仪礼节活动
街道党工委依托阳光少年成长乐园这一平台,以“国学开蒙、礼序凤山”为宗旨,传承中华国学精髓为主线,已有4所小学与永丰村、同光村文化礼堂联合举办开展启蒙礼、成人礼、重阳敬老礼、拜师礼、入学礼等礼仪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礼仪培育和道德教化。永丰村依托文化礼堂家园馆陈列部分永丰村发展历史,成为未成年人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文化教育的好去处。
(二)是开展“梦想秀”宣讲活动
组织辖区内余姚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学子上台讲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对本村的期盼,通过草根故事会以周边的“小事迹”传播“大道理”。各中小学纷纷举办心理卫生讲座、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唱经典红歌、举办校园拒绝邪教、“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等等,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3、德育工程实现由“低”到“高”的提升
(一)是书香工程
凤山街道党工委出资近10万元,收集整理一些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帮助的富有寓意的故事、谚语,以及与凤山有关的好人故事、名人名言等,编印《凤山街道道德读本》、《凤山少年成长读本》、《凤山街道抗洪救灾纪实》,发放到阳光乐园的每一个孩子。定期在辖区内中小学推进“爱我中华、报效祖国”主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举办未成年人经典诗文朗诵会、诗词赏析讲座等活动,以书法美术作品展等艺术交流和展览的方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二)是志愿工程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发扬雷锋精神之花常开不败,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培养美好的品德,有力抵御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通过“七彩假期”志愿宣传活动,各村(居)社区在寒暑假组织学生给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春运服务小分队到余姚火车站开展清扫垃圾活动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的经验启示
1、这是一个共享平台
“三位一体”模式在全辖区内形成以育人的良好氛围,充实了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拓宽途径,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按照教育局的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则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使学生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
2、这是一个融合平台
“三位一体”模式坚持家庭教育、课堂教育、校外教育“三结合”文章,与推进依法治校结合起来,规范了学校教育,达到学生意识形态中“双赢”的效果。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把学校教育社会化与社区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提升社区育人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合并、回收、吸纳、置换、建设等多种方式搭建和利用社区教育阵地网络。积极办好社區家长学校,培育家长的现代育才理念和教子方法。以农村文化礼堂、阳光少年成年乐园等载体广泛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兴趣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教育活动陶冶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融合了教育活动的经常化、阵地多样化、管理社会化、投入多元化。
3、这是一个共治平台
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质同步提高,要以针对未成年人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三位一体”模式立足净化社会环境,针对色情网站,色情网吧和色情场所,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定期对文化用品市场进行整顿,对黄色书刊,黄色音响资料,要进行没收并处罚,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文化环境。只有人们的思想品德、道德品德、文化品味提高了,才能减少犯罪,化解矛盾,构建一个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配合的“三位一体”,只有这样才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协调发展,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