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印发,2009年开始实施。该规范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和发布,目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逐渐完善,但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及必要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现存问题、以及关于这些问题的几个建议展开讨论。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及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及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或企业甚至团体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最终目的是达到经营目标,而利用单位内部分工来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网络,并且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管理规范体系,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是企业积极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建设,就是企业董事会或相应的权力机构和部门,通过对公司的综合考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评价结论、对此作出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是不同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内部控制评价属于董事会的自我评价,而内部控制审计却是属于注册会计师外部评价。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做大做强,成为上市公司或大型跨国公司。这种大型公司,伴随着规模变大的同时,员工队伍也不断壮大,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拥有管理部门、市场部门、技术部门等,使得管理层对庞大的团队的整体把握和管理成为一个难点。通过内部控制评价,能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进行整改,防微补漏,以达到完善企业管理的目的。完整、客观、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对企业股份持有者以及对相应行业的基本态度和责任义务。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现存的问题
企业应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出发,结合各项应用指引以及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为了加强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和内部控制,也为了国家整体经济行业的平稳发展,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5月22日印发,从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制度发展完善的契机。但从执行效果上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推行时间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大
一般情况下,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部门,都是由企业自身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专门机构进行评价工作,同时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至今,才过去短短的不到7年时间,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财务人员兼当稽核的职责,因此专业审计水平不高。而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受到上市条件、企业发展规模等因素的要求,加大了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工资待遇要求不断提升,少数高级审计人员就相当受大型企业的欢迎。在国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稀缺,远远落后于审计实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二)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够重视
除了在證监会强制要求下必须认真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采取观望态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实际上也是为了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其实对于管理层来说,是有益无害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依据之一。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制建设不健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发展缓慢。基本原因在于:第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企业中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就是审计部或者财务部,审计部或财务部的直接汇报对象又是董事长,受董事长直接领导并对其负责,工作上缺乏独立性,评价意见受到个人本位主义的影响,显示公正。第二,评价部门或工作组成员不合理。评价工作组是在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领导下,具体承担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任务,一般由审计或财务部门的人员担任,而内部控制评价是整个公司乃至集团各部门、各流程一环扣一环的评价系统,一个部门的人员不可能对整个公司的业务都全部熟悉,在评价效果上不理想。第三,内部控制评价人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实质的测试问题上,很少有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来解决问题的,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由于相关专业研究还比较少,很多细节和规范操作都有待摸索完善,但也说明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建设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的参考规范,相应的还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但是整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在执行和应用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三、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相关建议
企业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应当确保评价结果有充足且适当的证据支持。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在多方面收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的同时,多多关注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的经验发展状况。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定要立足于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方法,证据和数据的充分性是正确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基础和保障。
相关建议:
(一)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
在上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已经提过,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发展滞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公司管理层的不重视不作为。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让其发挥它的优越性,给企业带来好处,首先就需要决策者和管理层转换观念,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积极学习和引进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先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以及积极引入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先进研究成果,再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为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整合体系。
(二)从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第一,充实评价部门的队伍。要广纳英才,招揽一批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会计审计专业人员,作为评价部门的主力军,再根据每次具体评价的内容,从企业各部门挑选一些职业道德高、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以提高评价效果。第二,建设企业内部专业的评价部门或团队,负责对企业的专业评估、和监督。第三,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能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第四,要得到管理层的支持,有足够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五,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制度。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对于企业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有相应的整改方案和处罚制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追究有关单位或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从法律层面上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仅需要企业规范,更需要法律来约束制裁。当法律法规完善后,企业进行评价不仅是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符合政策导向的要求。目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急需完善的两个规定:明确内部控制的直接法律责任主体和内部控制评价的强制性规定,从强制角度让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深入到企业文化内涵中去。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实施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检查,是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价值的机会。从企业层面,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能够通过自我检查發现问题,及早排查风险并予以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从国家层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在配合政府监管中取得主动,促进自我评价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寿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6.01.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高级会计实务,2014.04.
(作者单位:南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