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医典》曼唐艺术研究

2016-10-21 11:08刘蕙子吕荔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7期

刘蕙子 吕荔

摘 要:《四部医典》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理论合集。古代藏医为了使理论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绘制了80幅彩色唐卡——曼唐。它图文并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药彩色挂图。作为唐卡艺术门类中的一颗明珠,曼唐无论是在医学还是艺术领域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主要从曼唐的来历和艺术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藏医学;曼唐;《四部医典》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31-02

The Study of Thangka Art in "the Four Medical Tantras"

LIU Hui-zi,LV Li(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225,China)

Abstract :" The Four Medical Tantras" is a collec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Jicang medicine and medical practice and theory of essence in one.In order to make the theory of ancient Tibetan plain, vivid, draw 80 color Thangka - Man tang.It is illustrated, the worlds oldest pharmaceutical color chart.As a bright pearl in the Thangka art categories, man Tang both has the unique value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or ar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man Tang origin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Thangka; "the Four Medical Tantra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唐卡是一千多年前在西藏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用刺绣或绘画的方法在丝、绸或纸上的彩色画轴。既有多姿多彩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风情的内容,唐卡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在民间传说中,第一幅唐卡是藏王松赞干布用自己身体里的鲜血描绘的白拉姆女神像。唐卡的题材包括社会历史、民俗、天文、历法等,其中有一类别的藏医唐卡——曼唐,是藏医学中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具挂图,类似于现代医学院用的解剖图,这一门类的唐卡既是医学挂图,还是极具审美意义的美术作品,是世界医学、艺术宝库中宝贵的遗产。

藏医药学作为世界上仅有的几种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传统医学体系之一,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据西藏古代史籍《述臣语录》中记载,古代的藏族人在劳动生活中发现一些食物、动植物、矿物质可以防病治病,比如:酥油可以止血,青稞酒的酒糟可以消毒治疗,人们形成了“有毒就有药”的观念,对于养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藏医药学已经开始萌芽。经过多年的发展,藏医药学发展成为集多种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民族医学。公元629年,藏王松赞干布引进了佛教和与此相关的文化,医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来,文成公主又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原文化,携带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著作,被译成藏族文字,据此编写成《医学大典》,是已知最早的藏医学经典文献。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8世纪,著名太医赞巴西拉绘制了《尸体图鉴》《尸体分剖图》与《活体及尸体测量》图,这是中外医学史上最早的人体医学解剖图。后来,第五代赤松德赞即位,御医玉妥·元丹贡布深入到全藏各地及尼泊尔、印度等国留学,历经数十年的努力,费尽心撰写了《四部医典》,堪称经典。藏医药学的理论依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病人的日常生活、医疗、医学伦理等在《四部医典》被系统论述,它首次揭开了高原人体内部的奥秘以及预防治病的方法,为藏医药学的成熟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四部医典》唐卡挂图中最著名的要属《人体胚胎发育图》,这幅挂图仔细描绘了受孕、胎儿的形成和发育、分娩等一系列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医有“十月怀胎”的说法,藏医则更为具体的将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38周来进行考察,在这38周里,它将胎儿发育过程分为“鱼期、龟期、猪期和预备分娩”五个阶段,是最早的人体胚胎发育图。1703年五世达赖喇嘛期间,在第司.桑吉加措主持下,“免唐派”著名画师洛扎·旦增罗布开始整套曼唐的编绘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总共80幅曼唐,藏医的诊断方法、解剖流程、药物方剂、医疗器械跃然纸上,成为生动形象、直观的教材,几乎囊括了藏医学的全部内容,涉及生理、病理、各科病症的治疗原理及脉诊、尿诊、方剂和治法,促进了藏医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曼唐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藏族特点,房屋建筑、动植物更显藏区特色,据药物分类专家鉴定,几乎达到依图即可辨认药物的程度。另外,从这些藏医唐卡上可以看出藏医学和汉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医诊脉在腕关节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于体内一个脏腑相对应,唐卡上画的心、肺图,用明显的线条表示与脉部的关系,这在中医学史上的著作中都是从未见过的。今天,这些曼唐在藏族地区的医学学校里,都被作为老师们传授技艺的重要教具。

到了甘丹颇顿章时期(17—19世纪),唐卡艺术发展到了巅峰,成为全民艺术,上至王子公孙,下到老百姓都要请画师绘制唐卡用以供奉与祈福。《四部医典》曼唐的出现,正值甘丹颇顿章时期,其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首先,人们选用上好材质的亚麻或纱,用胶水和白垩土小心翼翼地涂抹一层,并放到石灰水里长时间浸泡,然后用石头等坚硬的东西滚摩,直到打磨光滑。绘制唐卡要求画师具有很高的线条掌控能力,其線条大胆优雅、对比强烈。唐卡多以天然矿石和动物植物为原料制作颜料,如:金、银、朱砂、玛瑙、绿松石、黄信石、蓝靛等,这些唐卡色泽纯度高,永不败色,效果非常好,所以唐卡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其色泽经过数百年依然如新画出来的一样炫丽。唐卡有大有小,一般多是90—100厘米高,也有超过一米高的,宽度大概在50-60厘米。画师们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之后,要按照严格的规制绘制唐卡。画稿完成后进行装裱,在其背面书写梵文,最后由僧侣开光加持。

从艺术角度看,曼唐的产生是西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藏医药学教具使用的藏医唐卡,类似于现代医学院的挂图,必须是“真实”的,因为绘制曼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医学和养生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无论是有名望的医者还是刚入门的学生,依据插图可以熟练掌握和梳理医典中每个部分的知识,在传统图案化的氛围中,画师如何做才能达到标本化的真实?之前的唐卡画师是画其“所知”,例如:镜子的功能是能够让人清楚的看清自己,镜子准确无误地反映一切东西,丝毫不受镜中形象的影响,是空和净的完美象征,它所代表吉祥的寓意不言而喻,完全是符号化的。藏医学的严谨要求曼唐必须无限接近于“真实”,这种诉求的达成需要画师们付出比前辈更超常的努力,虽然它的根基还是传统的图式,但对特定事物,特定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描绘已经开始,为西藏绘画的写实追求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例如:我们在考察发现夏鲁寺时看到,壁画里面的植物是图案化的,而曼唐里的植物十分具体和写实,从中我们将找到与传统图式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之处,在图案化造型的同时,强化对草药植物各个器官细节特征的描绘,使其更具认知性;对动物的刻画非常写实,类似于中原宋朝的绘画;对男女生殖器官的描绘如写生一般真实,这局部的写实与传统图样里的男鬼女魔的整体造型有很大的不同;曼唐中各种各样的病人形象是最为精彩生动,有些病人痛苦万分,有些对自己的疾病十分抑郁,临终者垂死前的求生欲望,行为方式和憔悴的容貌栩栩如生,食欲减退,厌食,沙哑说不出话的嗓音、晕厥的症状靠线条准确的描绘表现出来;凡夫俗子的生活多姿多彩又光怪陆离,和善的僧侣、长期患有便秘的人费力排便又排不出的痛苦表情、嗜酒的人发着酒疯、宰杀动物的屠夫手起刀落的果敢动作、亲朋好友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是普通唐卡不曾表现的,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细节是曼唐画师们平时观察和记忆积累的成果。曼唐描绘了藏式日常养生和藏医药学的方方面面,对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世间百态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写实的深度和广度超越了以往的艺术。

古老的曼唐非常珍贵和稀少,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大一部分遭受了破坏,一部分绘制曼唐的特殊技艺也面临失传。最初由桑吉嘉措组织绘制的藏医唐卡究竟是几套,我们已经不能准确的知晓,现今可以考证的仅“门孜康”(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和罗布林卡中保存有两套,亟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四部医典》曼唐是唐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待我们去品味和寻探。

参考文献:

[1]丁宁.藏医唐卡——镶嵌在唐卡艺术史上的明珠[J].大众文艺,2014 (02).

[2]史研.藏醫瑰宝——唐卡[J].中国民族,1986(07).

[3]强巴赤列.描绘藏医四部医典内容的唐卡画[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