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霖 马立建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从萌芽初现到枝繁叶茂,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看似发展蓬勃强大的同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也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其生存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克服其在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解决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如何保持中小民营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快速而且持续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前 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进入到少数企业大型化与众多的以专业细化为导向的企业小型化并存的阶段。人们不再对大企业过于依赖,而是对于更具有活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当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优化经济结构等问题,中小民营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不公平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开展,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上都有了相对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各行业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以及国家对于其的政策优惠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其经济待遇明显低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企业间地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高素质人才对中小民营企业存有偏差,导致民营企业人才不足,素质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高效的发展。
2.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两个融资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融资渠道的不畅通直接阻碍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就直接融资而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所能占到的份额很小。我国公司法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不能少于五千万。股权融资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性市场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只注重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制,我国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只有1%-2%,所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几乎更不可能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得到融资。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都缺少获得贷款的正规渠道。
3.法制环境不够完善
宪法修定之后,民营经济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在司法的实施和实践中存在忽视保护民营企业财产,偏重保护国有财产的现象。当前的民营经济投资权益保障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民营经济的投资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其保护措施的建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谁投资,谁管理,占据优势,谁受益,谁是“正确的”五统一”的投资原则,仍然没有得到实施和最好的投资管理,投资经营契约的履行困难,投资收益屡遭侵犯。
4.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第一和第三产业以及具有加工简单等优点的第二产业。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更换现代化的设备,在工艺技术上也没有更多创新,所以他们主要以传统产业加工和生产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而在附加值高的领域分布较少,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率下滑,从而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5.人才流失
一方面各中小民营企业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接班人,甚至接班人是注定的、不可更换的。然而下一代却并不一定适宜担当企业接班人,或者他们的兴趣和专长不一定在经营方面,由此容易引发继承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高中层管理者时也往往选择有血缘关系的人担当,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复合型管理人才匮乏,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这种作法,无法吸引外部人才,同时也会使管理混乱。
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策略措施
1.国家政策支持
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都更倾向于对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比较落后,产业链单一,竞争力不足,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其高度支持,给予中小民营企业适当的财政补贴,下调其借贷利率和条件,降低中小企业上市的标准和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鼓励其自筹资金,从而保障中小民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2.金融体制改革
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由于渠道狭窄,而本质是金融体制和制度的问题。在出台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加快制度调整,强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从政策上和制度上对中小民营经济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和引导,尽早将民间融资纳入国家金融体系,鼓励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3.完善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的问题根源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公司管理者的直觉型管理、经验管理以及家族式内部协调型管理都无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管理和决策相比较。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把企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从所有者的手中分离出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引进优秀的专业化管理团队,使公司的决策更加科学化,经营管理更加专业化。
4.引进人才
中小民營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就是培养、引进人才。人才是一种资源而不是成本。科技创新的主体任务就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只有拥有高科技人才,才会有企业产品创新的可能,才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力。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手段来引进一些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如提高薪酬待遇,给予更多经济补贴,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 束 语
在宏观环境来看,在我们积极发展国有大型企业,着力大型企业改革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和培育他们,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小企业的辅助功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而言,要认识到自己今天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企业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的市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