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之我见

2016-10-21 07:09程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教学

程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62-01

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如何上好数学课是我们教师迫切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搞好课堂教学

1.1 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1.2 教学方面

1.2.1 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1.2.2 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1.2.3 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1.2.4 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1.2.5 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2.2 应注意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通过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們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3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3.通过质疑、解惑,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浓度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置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能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他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总结中就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毕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4.让现实生活融入课堂

4.1 榜样教育引导兴趣。学生刚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课,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在数学课上介绍这些数学家,如少年高斯从1到100的速算,华罗庚、陈景润的数学成就等等,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习的兴趣。

4.2 问题情境诱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建设、测量、统计、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以及旅游中的购票方案等等,都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乘方的教学引入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将一张0.1毫米厚的纸片对折20次与一栋20层的楼房谁高谁低,这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中乘方变化的巨大魅力,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生活规律拓展兴趣。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先从少数的事例中摸索出规律来,再从理论上来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这是人们认识客观法则的方法之一。"数学中的规律探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从生活中的人与人见面握手问题着手,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直到n个人俩俩见面握手的次数和的规律:进而发展到n个队的乒乓球赛的场数,一条线路上的n个停车站的售票样数,从同一顶点的n条射线所组成的角的个数,一条直线上的n个点组成的线段的条数等等。这样,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存在的规律,更通过规律的变化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习的兴趣。

5.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合作学习、探究

5.1 改变教学方式,引导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自觉地、积极地根据问题潜心思考,找思路、找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宜学生的自学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要求每位同学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导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求学生用红色笔标注出来,进行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

5.2 强化合作探究、促进共同成长。合作学习、探究时,教师全面掌控,交给组长组织,组内全员参与,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发言,相互释疑;组内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的问题,组际交流。合作探究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而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师生、生生互动,生教生,生练生,生评生,做到思维有深度,探究有高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对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讲评,规范要求。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