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61-02
随着高科技进入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今天,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训练。科学态度的培养首先在于教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本学科的学习;其次,教育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再次,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对待实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实施开放性生物学教学,除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之外,还必须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和品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1.1 将科技信息渗透于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吃透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要善于和敢于对现有教材内容适度拓宽、加深,努力掌握和了解生物学最新科技知识,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向学生介绍生物最新科技成果,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同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及创造发明充实和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例如,我在讲基因概念时,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的情况、取得的辉煌成就及重要意义。在讲无性繁殖时,介绍层轰动世界的克隆羊情况……学生听了兴奋不已,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开放性教学内容,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目的。
1.2 打破“权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设置疑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不受"权威定势"的束缚。对某些问题鼓励学生不拘泥课本上的现成答案,应大胆求异敢于怀疑,勇于创新。要培养和保护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锲而不舍地追求,以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同时教育他们从小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感知新知识的习惯。
1.3 将生物史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尊重事实和老老实实的作风,不仅是思想品质问题,也是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基本体现。要教育学生诚实、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许多教育家认为,孩子们探寻事实的过程与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是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和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不畏劳苦的科学态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讲生物进化时引入这样的故事: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五年的环球旅行中,采集标本,挖掘化石,历经千辛万苦,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际资料。后来又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整理、探索、研究书写的日记和采集的标本,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在讲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 应用时,引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十多年的辛勤研究培育出新型高产杂交水稻的故事,自1976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全国累计增产水稻三千多亿公斤,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主渠道。
2.1 通过切身的实验感受,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态度。首先教师必须重视生物实验课教学,努力创造一切条件完成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材料的培养等各个环节,并尽可能地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改革实验,启发学生对原有实验步骤进行新的探索、修正、扩充和深化,或对原有的一些药品进行替代,对于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成功或产生失误的原因。切身的实验体会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密性,同时通过学生切身实践和在实践中采取的不同的实验变式,让他们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由此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2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益于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情感。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学生用人道主义精神对待被用于实验的动物,要正确处理好人道和教学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養成尊重自然、爱护生命、崇尚科学的良好品德。例如,在"观察蚯蚓"和"观察青蛙"的实验中,就尽可能的创造出其正常的生活环境,以减轻在实验过程中对蚯蚓和青蛙的伤害,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归自然;在"观察鱼的呼吸"和"观察金鱼尾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尽量缩短实验时间,达到实验目的后要立即将鱼放回鱼缸,以减轻对鱼的伤害;在野外考察或参观实习时,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侵扰野生动物,以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和惊吓。利用人道主义观点教育学生,有益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责任感和自尊心。
3.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科技和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适时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目的。
科技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现实的科技活动中,青少年作为活动的主体,利用从课堂上或其它渠道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问题、获取和创造知识,发现真理,在辅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自己选课题、订计划、找资源、做实验、撰写论文和创造出有型的科技作品。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从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始的。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氛围,青少年在内外环境的交往中学会待人处事的经验,在活动中他们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要经受失败的煎熬,这不但有利于他们形成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也会陶冶他们的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性格。
在科技活动中形成起来的习惯对培养青少年的科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他们形成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坚定他们献身科学,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理想。
科学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训练。当然,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不能立竿见影,针对这个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浅尝辄止,必须不断的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