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几点经验

2016-10-21 05:38李红凤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实验

李红凤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46-02

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发现问题、并从问题和困惑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是自身提高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走通这条途径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探寻失败的教训!这些年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巧设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个人认为:有部分课实验虽难以设计,但可巧设学生活动。例如我在讲"原子的形成"时,我选择衣着相近的四位学生充当氢原子,另选两位衣着相近但但和前一组颜色不同的学生充当氧原子,让他们先组合成两个水分子,我假装通电,让他们重新的组合,组合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模拟了电解水的整个形成过程,然后我另选别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模拟了氧化汞受热分解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了,也明白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同时也记住了对应的元素符号。学生尝试后,对本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原子的概念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

2.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来解释。而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实感受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达到真正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铁钉生锈"是在生活中常见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现象,但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呢?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生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解决,首先分析生锈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总结化学原理,通过对原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科学实验,创建教学情境

书本上一些抽象的实验原理很难通过语言来讲活,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感情的、充满心理活动的学生,因此,枯燥抽象的实验原理和图片很难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更为直观的实验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接受的平台。例如,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盆清水,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将金属钠置于水中,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结束后往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钠会在水面上游动?产生了什么气体?最后溶液中为什么会呈碱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汇报成果,最后说明实验原理——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通过得出"钠与水反应"的性质、现象、化学方程式,克引申到如何验证氢气,氢氧化钠的性质等。又例如,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之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这时学生就难以理解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准备50ml黑豆和50ml小米,让其混合之后,学生就可以观察到小米进入黑豆之间缝隙后总体积小于100ml了,通过宏观的观察将微观的反应解释出来,学生便能理解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融合后体积就变小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分配实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拥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总结实验现象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多呈现"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在占了绝对的主动,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位置,即便有发言机会,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缺乏自主意识,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更甚者绝大多数学生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小组内,学生没有心理负担,不必担心出错出丑,于是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长短互补,不但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教师也要放低姿态,融入到学生之间,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5.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与探究活动。多媒体是一种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例如,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存在三个关键点,即:重点、难点、弱点,如果教师对这三点内容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感。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有效补充课本信息,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和弱点。

综上所述,正面教学的目的和恰当方法是帮助学生抵制假丑恶、提高真善美的能力,是教育与价值取向的结合,通过正面的教學来传达学生对化学知识、科学智慧的正确认识,实现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体现教育的价值。通过正面的方式传达科学的智慧,同时也要剖析化学所涉及的假丑恶,引领学生的思维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