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05-01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各项具体目标都要求在数学活动中实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数学课堂活动化、生活化是新课标的特点之一。《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活动的经验,感悟。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确定打下良好的根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辅助者,而是知识的共同建构者。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坚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通过设计活动化的学习素材、学习方法、练习形式等,构建一个"动态化"的课堂教学平台,要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
1.利用现实生活,丰富活动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讲来源、讲用处,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的空间,增加参与活动的机会,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价值,产生对数学的热爱,唤起我要学数学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和100以内加减法"后,开展"小小商店"活动,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品分类,设计好玩具柜台,文具柜台,食品柜台及回收站,采用现场模拟的方法布置商店,货柜上摆好贴有价格标签的商品,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的角色,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买什么东西,买多少和怎样买?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购物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计算买两种商品共要多少钱?有买东西钱不够时,还差多少钱?有卖东西需找钱,找回的钱对不对,以及商品之间的价格比较等。这样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事物,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开始,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出现,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创设问题情镜,开展活动操作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协调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探索,学习数学,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情境之中,利用操作、分析、整理等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发现、质疑、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两位数学加一位数(进位)时",创设班级开联欢会的情境:"学校教师知识咱们班要开联欢会,给小朋友送来了矿泉水,(出示1箱24瓶和零散9瓶)"由小精灵聪聪引出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列出算式24+9后,问:"怎样计算呢?"此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组织,在摆小棒的开放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想,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操作,获得计算方法,再进行汇报:
生1:24根小棒,先拿6根是30根,再加上3根是33根;
生2: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20根加13根是33根;
生3:9根加1根是10根,10根加23根是33根;
生4:21根加9根是30根,30根再加3根是33根。
……
师生共同倾听各种算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强求使用统一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思考计算都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与汇报,着重说明4根加9根是13根,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突出计算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运用操作性的主體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一方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进步,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3.运用合作交流,加强实践活动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重要能力之一,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多层次信息传递,也是数学实践活动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他人合作方法,养成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交流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发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如教学"认识图形"时,首先出示由图形拼组的动物形象,再设计三个小环节,(1)认一认,从动物的身上找出今天认识的图形朋友,使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感知这几种图形;(2)找一找,选一件你最喜欢的物品,找出哪个面上的图形是你的朋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面来自于体",沟通体与面之间的关系。(3)议一议,课件演示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实物上的面移到纸上?通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交流讨论结果,进一步梳理想法,并动手操作,运用剪、画、印等方法,再小组合作将这些图形按类分一分,体会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寻找规律,更深的感悟到图形的特征,这种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展示自我,发挥个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强社会适应性,从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4.关注情感态度,培养活动意识
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及时发现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班上,教师将学生以好带弱进行分组,帮助他们动手创办"数学报",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有的组以"生话中的数"为题,收集大量数据信息,如班级同学的生日,学校教师的年龄统计,有的组以"南昌的变化"为中心,用图画、文字、数学等形式,把崛起中的南昌在美丽的数学报中呈现出来;有的组编辑整理各种数学游戏的玩法,形象生动。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能发展学生写作、组织能力、感悟数学的美,陶冶情操。并举行数学报成果展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高潮,增强实践参与意识。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知识理论的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实践活动,提供从事实践的机会,活动的空间,充分利用家、校、社区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活动化"的学习中"合作、成功、发展",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