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燕
摘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关注小学语文的学习和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31-0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贝尔纳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是指学生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创新的想法。为此,才能发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才能。"我国传统教育主要是接受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以及创造力被压制,并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日趋严重。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时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学生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不同形式,让学生放开思想,解消疑虑,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从而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能力和素质,并且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4.鼓励学生自学
郭思乐教授说过:"我们不应控制生命,而应激扬生命"。所以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教师可以用彩色挂图、简笔画、放幻灯片、短剧表演、朗读竞赛等进行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
5.注重课外延伸,领悟做人真谛
语文教学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注意做到课内外的延伸,组织好课外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独特体验,领悟做人的真谛。如学完《海轮?凯勒》后,我让学生搜集调查身边顽强奋斗的人物,然后在班级中召开交流会。学生在调查、了解、讲述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感动,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学完《秦兵马俑》后,我们师生一起参观了徐州汉兵马俑……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潜能得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和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习惯。
总之,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教好自己的学生,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