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达理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37-0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从小事上、从小孩子身上最能反映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规则意识水准。记得中央电视台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讲了一件小事:在瑞士,他去厕所,听到旁边有响动,他过去一看,是一个小孩正在吃力地鼓捣冲水箱。原来这个孩子解完手要冲水,可水箱坏了,自己又弄不好,便焦急地请求帮助。这位部长很感慨:上厕所要冲水,这是一种社会最基本的规则,那个孩子能够自觉按照这个基本规则去做,说明这里的规则意识之高。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应从低年级抓起。
对于低年级规则意识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1.起点要低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承受、掌握情况,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孩子养成良好规则意识的自信心。
2.要求要细
一年级孩子,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对孩子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孩子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3.训练要严
教师提出的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
4.检查要勤
孩子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检查是督促学生长久做好一项事情的良方。孩子的一个行为如果能自觉的坚持21天,他才能在为一个习惯。
5.评价要快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表扬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
6.示范要多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对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育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7.帮助要实
孩子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当然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习惯不好的,要寻找原因多加帮助。可以通过教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行为指点,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想方设法,使其上进。
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需要我們心灵的塑造工——教师来悉心培育,言传身教;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作为孩子规则意识的启蒙教育,家长肩负着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重任,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引导按照规则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