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跃
【摘 要】自20世纪初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宁在与反对派的争论中逐步深入地阐明了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含义、实质,在指导俄国革命、苏联的建立以及多民族国家制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 20世纪中后期,苏联等国家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行分裂国家之实。本文通过结合具体文献分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来更好的理解民族自决权的含义。
【关键词】列宁;民族自决;民族政策
一、民族自决权的源起
“民族自决权”发源于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荷兰著名法学家格劳休斯(Hugo Grotius,1583-1645年)著《战争与和平法》首倡民族平等的主权学说;美国政治思想家弥尔顿(John Milton,1609-1674年)说,他热爱的民族,是人民享有自由的民族。英国思想家洛克(John Lock,1632-1704年)以“天赋人权”的原则为基础,论证了只有人民的同意才是建立政府的基础,认为如果是征服者强加于被征服者的一个政府,那么被征服者的后裔有权摆脱这个政府。而黑格尔(George Wi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主张:“独立自主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自由和最高荣誉。”意大利革命家、思想家马志尼(Giuspeppe Mazzini,1805-1872年)鼓动个人为民族献身,认为自由、平等、博爱的民族目标与“统一、独立、主权的民族”的民族主义目标,应当在同一过程中得到实现。
自决权(Self-determination) 在思想史上,对“自决”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而又深远影响的理论是以卢梭(1712-1778年)为代表的“自然权利说”和“天赋人权”说。考察“自决”观念在思想史上的起源,就不能不提到康德(1724-1804年)。首先,他是哲学史上主张个人自由,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权利的学者之一。其次,康德关于国家独立的理论与“一国整个人民的自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康德看来,人作为法律权利的持有者,有能力通过说明其法律存在的合理思维,将其武断的激情和愿望独立地转化为行动。人的这种能力对自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普遍性能力。
总之,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自决”的要求,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所谓“普遍人权”思想相联系的。
民族自决权(People' s Self-determination)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提法。从政治意义上讲,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独立权,自由分离权,建立民族国家的权利。
列宁在对历史的研读基础之上结合苏联实际民族问题对“民族自决权”的理解为,从抽象意义上说,民族自决权指的是民族权利,即各民族有权按照本民族的愿望来处理自己的事情,或独立或联合,或实行联邦制、自治制,均由自己决定。
二、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1902年出台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一文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自决权。表现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最近的政治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代之以在民主宪法基础上的共和国,民主宪法应该保证:……(7)承认国内各民族都有自决权……”但是该《草案》一出台就遭到党内一部分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民族自决权的含义含糊不清,不明确。在1903年2月的《论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宣言》中,列宁这时对民族自决权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紧接着,他又再次强调说明“俄国一切社会民主党人在民主问题上应当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但这却又招来波兰社会党等反对派的强烈抗议。针对这一情况,列宁又进行了回击。他在《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了波兰社会民主党人提出的要无条件地承认民族独立的要求,只会加剧无产阶级分离的危害性,强调马克思主义者只能有条件的承认民族自决权并做了证明。
列宁在充分考察了世界民族运动的规律之后强调说明:“在全世界,资本主义彻底战胜封建主义的时代是同民族运动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运动的经济基础就是:为了使商品生产获得完全胜利,必须使操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语言的统一和无阻碍的发展,是实现真正自由广泛的、适应现代资本主义的商业周转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使居民自由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最后,是使市场同一切大大小小的业主、卖主和买主密切联系起来的条件。”显而易见,当时民族运动发展的总趋势是要尽可能的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基于以上的考察研究,列宁在1914年写的《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从一般意义上给出了民族自决权的含义。即:“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脫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20世纪初的俄国己经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列宁在阐明了民族自决权的一般含义之后,又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特别强调了民族自决权的阶级性,并把各民族无产者之间的联合提的高于一切。他说:“我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各民族的自决,而是每个民族中的无产阶级的自决”。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是在基于历史及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这项民族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对整个苏联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也应在总结前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时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民族问题著作选》(增订本),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2]潘志平:《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民族和当代民族分立主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3]何龙群:《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4]许彬:《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基本政策的历史转型》(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
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