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莹
摘 要: 农药为世界农业增产提供了保障,同时,农药的滥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了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综述了农药的生产情况,分析了农药对人类的积极作用以及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危害正反2个方面,提出有效控制农药环境危害的对策。
关键词: 农药生产;使用;积极作用;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8
农药是农、林、牧等农业产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明晰农药的生产情况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治理措施,对控制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我国农药总体的生产情况
中国于1946年开始生产少量的DD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农药生产大国,并从农药进口国转变为农药出口国[1]。农药一般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2015年1~6月,我国共生产的农药高达180.7万t,较比2014年1~6月的产量增长3.2%。除草剂产量为88.4万t,较比2014年1~6月的产量增长1.5%,在农药总产量中所占比重最高。其中,杀菌剂和杀虫剂的产量下降的比较明显。杀菌剂的产量为9.4万t,较比2014年1~6月的产量下降8.3%。杀虫剂的产量为24.8万t,较比2014年1~6月的产量下降2.7%。
2 农药起到的积极作用
保障农业增产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农药,自农药出现以来,它在消除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稳定增产等方面的功劳便不容忽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5%的粮食损失是由病、虫、草害的引起的,而由病、虫、草害引起的棉花损失约有33.8%。使用农药可挽回的损失为30~40%。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据统计平均每年病虫害的发生约为1.8~1.9亿hm2次,农药的开始施用是在解放以后,然后使用量逐年增多。如今,平均每667m2施药100多g于0.1 亿hm2耕地上,挽回的损失約为10%~15%。另外,农药也是一种环境保护剂,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利用DDT消灭疟疾致病源—疟蚁,从而使上百万人免受疟疾的侵扰。
3 农药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3.1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民在农田中喷洒的农药,大部分进入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Penka Shegunova等对捷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农药在被禁止使用20a后,表层土壤中仍然可以检测到有机氯的存在。另外,喷洒时农作物表面的农药残留以及大气中的农药残留,也跟随雨水的冲洗进入土壤中,由于有些水质已遭受过农药的污染,所以在灌溉农田时将使农田的土壤污染更加严重。
3.2 农药对水的污染
农药生产企业常有污水排放;在农业活动中,农药能够直接或间接进入废水区;清洗盛放农药的器皿也会造成农药对水体的污染。这些污水既包含最初的农药残留物,还包含它们的中间产物及其副产物。不同化学性质的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也不同:多数有机磷农药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往往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而有机氯农药的性质却十分稳定,可以在水中大量累积,导致水质恶化,毒害水中生物。
3.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的喷洒是农药对大气污染的途径的主要来源,空气中的农药漂浮物随着大气的运动而传播,从而扩大大气污染的区域,甚至可以漂移到遥远的地方。农药对大气的污染范围与程度,主要取决于农药数量、性质、方法以及施药地区的气象条件等方面。
4 有效控制农药环境危害的对策
4.1 发展新型安全农药
我国农药生产使用中最急切要办的是减少或消除高毒农药的危害。为此,重点是减少杀虫剂的产量,逐步减少具有高毒农药的生产。同时,努力开发研制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改善农药生产水平,从本质上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4.2 发挥生物的防治作用
生物的防治方法种类有很多,比如,利用天敌防治虫害,利用动植物、昆虫以及细菌防治草害,使用生物农药防止害虫危害农作物,这些均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防治害虫的危害,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因此,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3 加强农药环境管理
当前,我国农药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已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与法规均着重在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进行考虑。由于我国农药的购买、贮存、使用很难统一进行,农业生产规模分散而且较小,使得在客观上对农药的管理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加强农药环境的管理是解决目前农药环境危害问题的重要措施。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药和环境这对矛盾将会不断地循环。解决农药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只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管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 蔡道基.农药与环境[J].安徽化工,2000(l):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