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探讨

2016-10-21 05:37刘晶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刘晶

摘 要:我国陕北地区的广大地貌多为干旱区与半干旱区,阳光充足,是典型的荒漠化气候。除此之外,陕北地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且全面,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缺少必要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影响了树种的存活。从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乐观,长时间的干旱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稀少成为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关键问题。改善当地的植被生存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想切实的改善陕北地区植被生存状况不佳的问题,需要从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与抗旱造林技术的提升2方面下手,共同改善陕北地区的植被生存状况。

关键词: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6

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我国陕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季候,常年阳光充足但降水稀少,全年平均气温9.7℃。年均降水量514.3mm,处于极度缺水状况。正因为缺少水资源的干旱气候影响,陕北地区的植被生长情况不容乐观,死亡率极高,首先要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树种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其自然条件的植物种类。

1.1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原则

1.1.1 耐干旱、需水量少

根据陕北干旱地区的实际自然条件与气候,要选择对干旱气候具有较强忍耐性的植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植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状况,陕北干旱地区所需要的植物应该是需水量少,水分利用率高的类型。

1.1.2 耐光照、寿命强

陕北地区常年光照充足,缺少降水,因此选择的植物树种一定要忍受的了较强的光照和高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所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为此,多选择支杆粗壮,锁水量强,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树种。

1.1.3 改善气候能力强

陕北地区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常年风沙肆虐,地表上的黄沙积累量逐年递增,问题严重。为了有效的解决陕北地区的风沙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植被改善当地气候能力强弱因素。进行植被种植不是单纯的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善环境、治理环境。

1.1.4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

上面讲述的原则都是基本的选择原则,但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变,不能忽略客观因素的影响。遵循“适地种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的做到植被种植的长效性与成活率。

1.2 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

在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对种植区域的植被进行种群、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其实际的生存状况和致死原因。另外,充分调查干旱地区的植物抗逆性能,具体包括了水资源、温度、光照、土壤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种植的树种并进行必要的人工林实验。

紧接着要做的是巩固植被群落的成活率与防御力,一般来说,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采用多种类的植被共同种植来进行巩固与完善。植被的种类单一,其群落结构简单,成活率和抵抗力都较低,无法完成我们的最终目标。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造林实验与相关问题调整。对已经认定的种植树种广泛进行种源实验,刻意的提升其抗旱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杂交技术和基金重组技术培育出想要的树种,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最终目标。

2 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提升

通过上述内容已经介绍了相关种植树种的选择工作,接下来就要进行实际的造林环节了。简单来说,陕北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是基础,则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才是必要环节,广大的林业工作者要格外注意。

2.1 培育适合干旱的优良壮苗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已经详细介绍了植被类型的选择工作,苗木是造林过程的开端,要想切实的提升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就要培育出适合陕北干旱地区的特殊优良苗木。山杏、油松、胡杨、沙棘、沙枣等树种都是可以选择的植被种类。

在幼苗的培育过程中要刻意对幼苗进行抗旱训练,模拟干旱的生长环境。紧接着要从对接受了特殊训练的大量幼苗中选择出根须发达、生长茁壮的幼苗进行下一步的培养。陕北地区干旱异常,水源稀少,只有根须发达的树种才能真正的存活下来。

除了上面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外还要对幼苗的管理方面大下工夫。要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从施肥撒药、松土除草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力求培育出更多的合格苗木。

2.2 整地技术提升

要从整地环节开始的幼苗培育工作,整地的方式、时间以及规格都会对幼苗的成长起到重要影响。结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干旱环境,多选择人工局部整地方式,避免全面整地方式,这是因为局部整地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散失。另外,在整地的方式上多以水平溝或者鱼鳞坑为主,相应的规格分别控制在为3m×1m×0.7m和1.2m×0.8m×0.5m。另外,整地时间多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这样既有利于土壤中水分的保留,同时又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

2.3 造林过程中的浇水问题

夏季是陕北干旱地区最为干燥与炎热的季节,降水的稀少致使植被难以存活与生长,因此,要进行必要的夏季浇水。一般来说,多在干旱问题严重的夏季采用注水枪向植被的根部注射水源。每一次的注水量为0.85kg,一般可以维持15d的干旱环境。在注射完毕后一定要对注射孔进行掩埋,防止有效水资源的散失。通过注水枪注水的方式,陕北地区的植被可以较好的度过干旱的夏季。

2.4 造林过程中的松土、除草过程

松土与除草工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的途径。俗话说得好:“三分除地,七分水”,意思就是可以通过除地措施来很大程度的保留水资源。另外,通过除草环节我们提高植穴的持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散失。

2.5 造林后的保护

一般来说,将造林后的1~2a称为造林初期,在造林初期,要对苗木进行必要的防寒处理,在秋末冬初的时间范围内对苗木进行埋土防寒处理,等到第2年的春季及时撤出埋土。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为了给予苗木根部必要的温润环境,避免其因过分干旱造成根须枯死。

2.6 推广新型科技造林技术

2.6.1 保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锁水物质

从本质上将,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吸收功能的树脂,含有众多结构复杂的吸水基因。一般来说,保水剂经常与苗木根部的土壤混合使用,当两者充分搅拌后再将苗木插入进去,保水剂接触到水源后便可以很好的储蓄水源,供苗木长久使用。

2.6.2 渗水袋

渗水袋的使用是一种物理方式的改变,在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中加入特殊物质导致塑料袋可以长时间的陆续渗水,可以给苗木长达5个月的供水。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将渗水袋埋在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通过渗水袋的作用可以提升苗木30%的成活率。

3 结 语

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乐观,长时间的干旱气候造成的水资源稀少成为陕北地区植物生存的关键问题。改善当地的植被生存情况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简要的介绍了2方面的改善途径,希望能对陕北干旱地区的植被生存与环境治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钟文,刘世明.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农业,2011(27).

[2] 李超.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