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法平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养殖业,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对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控防。动物疾病是畜牧养殖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1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畜牧养殖业要不断提高效率。发展的同时,动物疾病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养殖人员及时发现疾病,并找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控防措施。
1 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类型
动物疾病是指由于所养殖动物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影响,使其受到疾病侵袭,进而导致动物机体发生损伤。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有普通疾病、寄生虫疾病和传染性疾病3种。具体而言,普通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内、外科的疾病,如神经系统的疾病、四肢功能异常等病变。寄生虫疾病是指动物通过进食含有寄生虫的食物或与隐藏寄生虫的土壤直接接触等方式受到寄生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多数已知的寄生虫都具备固定的宿主,且一段较长时间的发育期。传染性疾病是动物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病毒、细菌等都是传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动物感染这种疾病后通常要经理潜伏、前驱、发病3个阶段。
2 引发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命健康和生长速度,如果养殖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寄生病菌、污染物等,导致疾病的产生。例如,前面提及的动物与隐藏寄生生物的土壤直接接触就会引发寄生虫疾病,
2.2 动物自身因素
动物自身因素主要包括2方面:动物本身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就会容易感染病菌;由于遗传的影响,某些动物的疾病是来源于母体的孕育期间,为出生之前就已经被感染。
2.3 人为因素
由于養殖人员受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限制,不能充分认识到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不能及时判断动物的疾病,即使发现后,还有可能出现药物的错用等现象。部分畜牧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做好通风、排污的工作,不利于病菌的排出,加大了动物感染疾病的机率。
3 控防动物疾病的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优化饲养管理
进行饲养管理工作时,要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同时,养殖场的管理工作要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加强对环境的管理,要做好定期消毒、清除杂物、保持通风、进行排污等工作。加强对动物食物、水源的管理。保证进食食物的安全,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有效的预防疾病。加强饲养配方的研制,为动物营养需求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动物免疫能力的提升,降低疾病感染率。
3.1.2 控制养殖数量
养殖人员在饲养时要注意考虑动物所处的生长环境,合理确定投放量。动物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养殖动物的数量,避免由于密度过高而影响生活质量,不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
3.1.3 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
动物生长的环境对其健康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其出现疾病的机率必然很低。良好的养殖环境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拥有较好的水源、良好的排水设施,引入取暖、排污等设施,为动物的生长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3.1.4 强调定期病检
动物发病的可能性始终贯穿于整个动物养殖过程中,对于部分具有潜伏期的疾病,由于早期并不具有特异性特征或处于潜伏期,应借助相关仪器对动物进行定期病检,确保所有动物都进行病检。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对动物所用器皿进行消毒,更好地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
3.2 控制措施
3.2.1 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
如果发现某动物感染了疾病,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有效的控制病情的扩散,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应注意对未患病的动物注射预防疫苗。这样才能全面控制畜牧养殖方面的病情,降低疾病传播率。
3.2.2 疾病处理
动物感染疾病后,养殖人员要及时并妥善处理病情,及时对染病的动物进行治疗,予以科学有效的药物处理,规范用药,并做好治疗记录,总结相关的经验,为以后迅速判断、治疗动物的疾病打下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主要有传染性疾病、普通疾病及寄生虫疾病等疾病类型,产生疾病的原因也分为3方面: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动物自身的因素,掌握疾病的病因,就要加强控防工作,可从预防、控制2方面入手,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以后动物疾病的控防提供经验,也促进畜牧养殖业科学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建生.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