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叙事手法的客观性

2016-10-21 02:38范忠武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描客观性

范忠武

摘要:海明威因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叙事手法适应二十世纪文学客观性叙事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海明威为实现叙事的客观性而做的艺术尝试及其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体现。

关键词:现代叙事;客观性;白描;叙事声音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将自己一生的创作艺术追求命名为“冰山原则”,早在1932年在其著作《午后之死》中将这一原则表述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有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冰山在海上移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只是其文学创作的总体原则和追求,是其追求隐藏作家叙事声音尽可能真实、冷静、客观叙述事件,又能掌控读者阅读的一种完美状态。为实现“冰山原则”的艺术理想,海明威做了大量的艺术尝试。

首先,白描手法的使用。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地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点化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海明威将白描手法同样运用于事件的叙述,和景物描写上。隐藏叙述者的声音,不用作家的思想和态度影响读者的判断,海明威对白描手法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创作反复删减,甚至对一个章节进行几十次的反复修改。同时,当创作充满激情时,强迫自己停止创作,以避免过于激烈的情绪渗透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倾向性。为了支撑这种表达,形成了海明威特有的语言风格。

其一,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几乎不用各种修饰性从句。他依靠名词的准确和动词的生动直接触及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形容词和副词往往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特定的感情色彩,这类词语的使用会不自觉地发出作者的声音,让作者在读者面前无所遁形,影响读者参与的积极性。

其二,海明威把美国口语经过提炼,应用到书面文章中,给文学作品带来了生气。一方面,这与海明威的新闻工作经历有关,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体现出读者的接受认可程度,书面语的风格不符合日常对话、人物观察视角和审视他人看待事件的习惯。另一方面,未提炼过的繁复、啰嗦的口语语言也不符合现代人冷漠的人际关系的实际,也会呈现出作者的倾向性。这是“冰山原则”也是白描手法不应该出现的瑕疵。

其三,海明威总是选择那些尽可能不直接影响读者、却能使读者产生联想的词句。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很少使用复句的形式,更多地采用短句,短句的表述更为清晰,而且不会暴露过多的主观倾向和意愿。

正是对于语言使用的精益求精,使得海明威的白描手法更加精准老道,几乎从他的描写中见不到作者的声音或者感知到作者的褒贬态度,读者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事件、人物的全貌,仿佛自己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在亲历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此的文学创作符合“冰山原则”的创作要求。

其次,绘画式的景物描写。海明威深受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绘画思想的影响,并将之用于自己小说创作的景物描写中。海明威笔下的景物描写不遵循空间的规则,也不遵循时间的规则,而是遵循心理的规则。海明威以人物的视角游移来设定景物描写的顺序,人物视角之外的东西不应该存在于作品之中,因为人物看不见,那么作家也看不见,作家不是全知的上帝,作家仅仅是人物目光所及的记录者。《桥边的老人》,坐于桥边的老人看到的逃难的人群、撤退的士兵,不再关心生命的存在与否,只关心劳累之后的舒适放松,一动一静,彰显印象派绘画的精髓。

首先,有目的的经验省略。基于作者与读者经验共享的省略,海明威作品经常出现话语、情节的省略,将容易直接说出或表达出作者意愿的对话和叙事省略的现象。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这样评价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通过疏疏落落,经受过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①

其次,作为指路明灯的象征。象征在现代主义作家创作中被普遍采用,一方面,当作品的表现方式难以让读者解读出作品的真意时,象征就会向指南针一样指引读者找到叙事迷宫的出口,另一方面,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文化积淀为象征手法的成熟运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海明威的创作在隐匿作者和叙述者声音的同时,也让读者在解读作品时出现迷惘和困惑,而象征却可以让读者沿着作者设计的轨迹完成作品的解讀。

海明威代表性作品之一的《永别了,武器》能够清晰的表明其创作理想的尝试与追求,也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创作原则在文学上的重要价值。

《永别了,武器》是描写一战中一个士兵在经历了战争种种伤痛后认清了战争的本质,依然离开了战场,和女友凯瑟琳远离战争。经过作者一百多次的重写、删改后,冰山原则的艺术效果已经展露其光辉,特别结尾处,其手稿与发表的作品相比,读者明显会发现“冰山原则”不同于其他描写性写法的特征以及海明威对创作手法不断完善的痕迹。

在手稿中是这样描写的:

我走进屋去,等到凯瑟琳断气。他没用多久就断气了,有许多琐事要办。和殡仪员打交道,在外国安葬死者,这都是我生平第一次,然后要继续我的余生——这日子已经开始了,似乎要过很长时间呢。

我可以讲述黎那尔是怎样治好梅毒的,他完全是靠着战争中学会的技术生活的,在和平时期,外科手术的实际应用并不多。我可以讲述……,我可以讲述……。许多事情发生了,样样事情变得迟钝起来,世界依然如故。世界永不停息。它只是为你而停息。你活着的时候,世界的一部分就听洗了,其余部分继续存在,你就同它一起生活。

我可以告诉你自从一九一八年三月以来我所干的事情。那天晚上,我冒雨走回旅馆,凯瑟琳和我在那住过。我上楼来到房间脱下衣服、终于睡下了,因为我太累了——早晨,阳光照进窗子,我醒了:我突然意识到发生的事情。我可以讲述自从那儿以后发生的事情,但是那就是结尾。

这段文字发表时改成了这样:

我走进屋去等到凯瑟琳断了气。他一直没有意识。没用多久就断气了。

在房外走廊上,我對医生说:“今儿晚上我有什么可做的?”

“没有。没有事。我把你送回旅馆号吗?”

“不,谢谢你。”

“我等一会儿走。”

他顺着过道走了。我推门进屋。

“你现在不能进来,”一个护士说。

“我可以”我说。

“你不能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我把她们驱赶出去了,关上门,灭了等,这也不顶什么用。那简直是在跟塑像道别。稍后,我走了出去离开医院,冒雨走回旅馆。

在手稿中,海明威将亨利在凯瑟琳时候内心千头万绪的想法,用大段的笔墨描写出来,用了我可以讲述的四个事例,但是还有很多很多事例。海明威懂得写作的规律,用了一个聪明的方法。海明威找出引起读者感受的部分,并确实的记录下来。“作家应如实地讲述,要尽可能写的真实、坦率、客观和朴素”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读者进入亨利的角色,去感受亨利不知所措、痛苦、迷惘的内心世界,并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亨利作为一个充满热情的青年,被法西斯战争蒙蔽,当他认清楚一切假象之后,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所带来的震撼和迷惘,使得亨利将爱情视为精神的唯一支柱,借此逃避现实,但是凯瑟琳意外的死亡,让亨利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一下子变得迷惘,不知所措。冰山原则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海明威乐于运用的方式——简短的对话,对行为的简单描写,将亨利不知所措的语言和对话,让读者透过这些表面的东西感受亨利当时的恐惧、伤心与迷惑。这就是海明威所追求的,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钟情感反应的思考空间。不仅如此,在读者体味亨利内心情感的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亨利迷惘的原因,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将如何平复,也就是战后所有如亨利一样类型的人的生活。

前后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海明威所追求的这种创作原则的本质就是:一方面,作者尽力隐藏自己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手稿还是发表后的作品都力图以一种无情感指向性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埋藏于文字背后。手稿中的大段心理叙述是慢无头绪的,尽量避免借亨利的内心独白显露作者的情感世界,发表的作品中的对话更趋于表面程式化的问答,情感隐藏的更加深邃。另一方面,作者又通过情境的设置,制造一种情绪的氛围,诱导读者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达到作者传达水面下“八分之七”的目的。前者的千头万绪的思维触觉,后者给读者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空间,旨在让读者发挥想象、联想去发掘作品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这两个方面结合就是海明威想要追求的冰山原则的最高境界。

通过语言,海明威塑造了一个硬汉子的形象。而主人公孤独感、毁灭感、荒诞感等情感。隐藏于文字背后,让读者去感受体味,而且透过这些,而藏于深层次的个人奋斗的人生观则通过思考去获得。既不会过隐也不会过显这标志着冰山理论的成熟。

冰山原则作为一种创作原则,贯穿于海明威一生创作的始终,而语言运用能力是冰山原则成功与否的关键,透过一篇篇经过苦心锤炼的小说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启发,作品中的情境,语言都有成为我们切身体验的东西,我们可以就像海明威所说的:“好书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它们比实际可能发生的生活更加真实,在你读完以后你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觉得书中的一切都是你亲身经历的事,从此以后,这一切——好事和坏事,狂喜,悔恨和忧伤,人物和地点,以及天气情况都属于你。”从中体味出自身复杂的内心情感,思索人生的真谛。“电报体”、“新闻体”、“暗示说”都不能完全概述他的全貌,他旨在创造一种情绪氛围,让读者融入叙述者的身份位置去感受。

注释:

①[美]赫·欧·贝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海明威文集[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2]董衡巽.海明威评传[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

[5]崔道怡,朱伟,王青风,王勇军.“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M].工人出版社,1987.

[6]海明威,董衡巽编选,海明威谈创作[M].三联书店,1985.

猜你喜欢
白描客观性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观音送子图
浅谈中国白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科学建构论的相对主义立场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白描,你也可以
张自启白描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