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乐学习惯的养成训练

2016-10-21 13:11张彦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棒苹果数学知识

张彦申

所谓“乐学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能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思考,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为:请学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有6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他们各分到几个苹果?学生能很快取出3根小棒. 教师接着说现在只1个苹果,还是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请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许多同学被难住了,有的同学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

2. 探索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思索,以“动”促“思”,对所学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量一量,发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秘密;找一找,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 这样,学生在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很好地获得感性经验,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进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3.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呵护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正是創造的起源,是独创思维火花的闪现. 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那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让每名学生感到安全、舒畅,学生便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 我们给予启发诱导,鼓励呵护,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尊重、理解、包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

1.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说错,建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不要随便指责,只要学生以积极心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迁移通化了新知识,解决了新问题,我们就应给予表扬、鼓励,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习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减法、除法没有,老师在肯定学生问得好后再启发学生:“你能自己算算试试吗?” 学生敢想、敢疑、敢说,受到启发,通过努力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但认识上就会产生飞跃,也锻炼了胆量,树立自信心.

2. 善待每一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多接触,谈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三、让学生在公平、和谐、竞争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和潜能

如在计算训练、统计操作中经常设计“夺红旗”、“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活动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应用题、几何知识、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中安排一些争当“小神探”、“攻坚能手”、“智多星”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 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合理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学法、思维和语言的表达. 那就不能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如一个学困生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进步,那他就应该与考第一名的同学一样得到肯定和赞扬. 在学习中都按要求完成好作业的同学,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比谁的解法更优、思路更简,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不断努力,永不满足.

3.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好奇,有求知欲望,但不刻苦、没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在动手、动脑、动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养成乐学好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学习了“利息”前,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调查银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存贷款、债券、建设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利息的知识,再结合调查情况学习利息,学习后又让学生回去跟父母交流,并与父母共同理财. 这样把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沟通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价值,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情趣,在知识运用中养成乐学好习惯.

猜你喜欢
小棒苹果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巧移小棒
收获苹果
拿苹果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会说话的苹果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