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2016-10-21 12:42梁春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猴子创设情境

梁春彦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过程;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一,创设问题性情景,引发好奇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根据刚才的实践,大家觉得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有”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我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索它们的关系.”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第二,创设活动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设置一些小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我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其中两人计算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变化的算式;两人完成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变化的算式;两人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有规律的变化,商不变的算式.最后根据各小组的计算结果六人合作,探讨出商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

第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加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如学习“元角分”.让学生参与家庭的购物,合理选择商品;学习了最大公约数,让学生参与到家,房间的布置:在一间长30分米,宽24分米的厨房里铺正方形地砖,需要选边长为几(整数)的砖,才能铺得最整齐最节约?学习了面积的计算后,可让学生回家计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第四,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我们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第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我讲“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引入了这样一则故事:在一片森林里,两只小猴在游玩中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桃子的大桃树,便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其中一只猴子先爬了3米,又爬了2米摘到桃子;另一只猴子一口气爬了4米后,不小心滑下了1.5米,好可惜啊!请同学们帮我计算一下此时两只猴子各爬了多少米?另一只猴子还应爬多少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引出了课题,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得以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为另一只猴子惋惜的同时,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的前提下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环境之中.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内容时,我利用“熊妈妈分饼”的故事引入,以三只小熊争论熊妈妈是否分的公平为切入点,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创设情境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感受到课堂的生命在涌动和成長,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和功能.

猜你喜欢
猴子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永远的新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