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预习要有方向

2016-10-21 10:08戴新能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习

【摘要】课文的学习,预习非常重要。有效的预习能让学生对文本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从预习的方向性入手,剖析预习的合理步骤,并提出三个预习方向:一是预习目标应该明确化;二是预习方法科学化;三是预习展示的兴趣化。

【关键词】 预习;预习乱象;预习步骤;三个预习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兴趣?关键在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在學习上,更是如此。无论在哪一阶段的学习,无论哪门学科,老师在讲课之前都应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学生只要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会预习,那么在老师讲解时,就能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就能明白课文要学什么,甚至可以事先把自己不懂的内容当作听课的重点。同时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也会把有些淡忘的内容巩固起来。

可是现在,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学生的预习,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为什么呢?这取决于预习的质量,取决于老师对预习的理解和指导。有时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没有指导,只是简单的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找不着重点。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看一次书,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就以为预习了;有些学生做一些学案就以为预习了;有些学生浏览一下课文,找几处句段划上波浪线就以为预习了;有些学生有时甚至不看书,直接做《学法大视野》上的“课前预习”等等。有时,也会出现只预习,缺少必要的反馈,让预习得不到展示,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老师分析课文时,没有针对性配合预习,也会让预习效果大打折扣。种种预习的“乱象”让预习变得可有可无。

可见,预习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没有方向性引导的预习是低效的,预习的方向性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规划好预习。现在这一环被很多语文老师所忽视。预习,是一项有预见性的有方向性的教学工作。

学生预习课文,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要有重点,要有方向。如果没有方向,学生对一篇课文预习就没有重点,甚至面面俱到,感觉不到此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陷入“费力不讨好”泥潭。预习要有方向,就是预习目标要清楚,重点要突出,针对不同的课文老师要有不同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入”课文,能纲举目张地品味课文,继而能圈点批注地“走出”课文。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预习有方向,并养成良好的预习步骤呢?结合初一的课文与《学法大视野》来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两遍(理骨干,梳内容)。第二步,对照文中注释,以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掌握重要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第三步,给文章的自然段标序号,划出精彩句段(描写、抒情、议论),并圈点批注。第四步,对照课文“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有时包括第二题)”,根据问题细读课文。

那么,如何让预习步骤形成自觉的行动,变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师生之间能形成良性互动,养成一个高效的学习习惯,那就是要有方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

第一方向,预习目标应该明确化,预习,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预习更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预习变得简洁高效,要突出进得去出得来,让学生在你的方向性指引下,能深入课文,同时,要有反馈,让学生能感受到预习有所获,能联系实际“出得来”。这就要有目标设定,要有过程引导,要有反馈评价。

面对一篇课文,学生的认知是由表象开始,首先引导学生梳理表象,那么预习的路径就是:自学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接着整体感知;发现课文精彩的语句产生独到的见解;最后深入文章主题——提出疑问,学生根据预习题目和课后思考题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甚至写眉批等,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第二方向,预习方法科学化。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达尔文曾经这样说。事实也是如此。好的方法、好的习惯永远比知识重要,因为它们是获取知识的素养。要让学生的预习事半功倍,预习方法必须科学,且形成较为固定模式,有章法可循,大家都可以学习、掌握。笔者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经常会这样做: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第一感受,那就是其他人,包括老师,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独立思考。经过思考,圈点勾画出精彩、怀疑、不懂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然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或者全班共同探讨,师生交流,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做批注、查资料等等。科学的预习方法因人因科而异,笔者采取的预习方法多是做批注、查资料、独立思考。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预习了,课堂的重心前移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兴致勃勃,就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方向,预习展示的兴趣化。大家都知道,炒菜的厨师希望品菜人的品尝,学生更希望自己学的知识,自己的见解得到大家的肯定。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真情实感,有了自己的体会,就有话要说,要展示。同时,学生各自的展示,也能更好地碰撞出火花,达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综合效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是预习的试金石,是最不可缺少的。笔者让学生自己先对照预习问题讲基本知识,讲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个或几个学生讲,其他学生补充;知识有了,再让学生列举基本题型和方法,对题型涉及的知识作以说明,对于简单一点的问题,讲解的学生可以要求某个同学作答,以检查他的预习效果,而较难的问题,解题方法还可在全班征集。这样,在整个课堂,就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能主动运用好预习“前沿”,并有重点,有方向的引导,那么学生的预习将会是高效的,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求知乐趣。

作者简介:戴新能,湖南炎陵人,执教于炎陵水口中学,中教二级教师,在《教师报》《教育科研》《神农风》等媒体发表作品多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预习
初中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策略探究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