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楓 古俊双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就羽毛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解剖学、生理学特点及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預防措施,为预防羽毛球运动踝关节损伤提供了依据。在羽毛球项目中,踝关节的损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以及让运动员体会不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除了要对踝关节损伤后的处理有所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该如何预防踝关节损伤,提前预防才是运动员们最应该重视的方面。本文详细的列出损伤的种类以及损伤后的治疗和伤后恢复练习方法,最后提出几点预防的方法。希望对有这方面困惑的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 羽毛球 踝关节 损伤 预防
羽毛球的开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技术性强的体育活动,运动员在场地上不停的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要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伐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易导致踝关节的损伤。在羽毛球运动或训练中积极探索其损伤的发生原因,对更好的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并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羽毛球专项队的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运动资料,参阅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有关章节等,为本次调查提供参考。
2.实地考察法:去往学校训练场实地对专项队的同学进行询问了解。
3.专家访谈法:对曲靖师范学院的相关专业的教授教师进行访问。
4.数据统计法:对所采集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是由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决定的,踝关节的解剖特点是外侧韧带较分散、薄、窄、肌肉薄弱、外踝低,内侧韧带较集中、厚、宽、坚韧、肌肉坚硬、内踝高。由于内踝比外踝短,外侧韧带比内侧韧带脆弱,也决定了踝关节外翻活动的范围比内翻活动的范围要小。使得足背伸内翻的肌肉较强,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使得踝关节损伤,尤其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最为常见。
(二)踝关节的损伤原因分析
1.踝关节损伤的运动学分析
运动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通常不考虑力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踝关节和其它下肢关节一样,是人体重要的关节,特别是负重。踝关节的稳定对较少损伤和保持运动功能具重要的意义。当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不停地前后、左右跨步地移动或跳起扣杀时[1]。从静力学的自由体图分析,由于足可以被看作一个自由体,而所有作用于这个自由体的力可看成三个主要的共面力系,即经跟腱的地面反作用力、重力以及关节反作用力。当运动员全力蹬伸使足尖抬起时,踝关节的下弯角度将会增加,其关节面作用力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扭伤或脱位,一定会使得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长时间这样,踝关节的距骨经常脱位,距骨接触面也显著减少,从而使其应力慢慢增加,这就是导致踝关节出现退化性关节炎的最大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同样是一个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运动员经常关注。
2.踝关节损伤的力学分析
力学是独立的一门基础学科,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力学问题中,当韧带受到一定持续不断的负荷后,会慢慢的开始变形并产生应力松弛的现象。在临床医学上,以“交叉步后退起跳杀球”动作为例,交叉步向后场区域移动之后,在躯干侧转体的同时,重心脚后退一步并使足尖用力蹬地,回落。在完成起跳落地的过程中,踝关节过度背伸,从牛顿第二定律来看,跟腱会受到较大拉力,造成此处极高的冲击,从而导致跟腱损伤。
三、分析
(一)原因与病理
踝关节外侧的腓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条独立的韧带组成。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全场移动、跨步支撑、起跳落地中由于身体重心不稳或偏向一侧,常使足的前侧与外侧面先着地,所以腓侧副韧带的扭伤最常见。
(二)诊断与症状
踝关节损伤按照受伤程度分为三种:1.扭伤(常见的轻微扭伤),多数情况是因为小牵拉所导致的损伤,伴随轻微的疼痛、肿胀和关节的僵硬,造成小部分的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小或丧失。2.扭伤同时伴随牵拉与小韧带的损伤。有逐渐增加肿胀和疼痛,中等的关节活动范围的丧失。3.三种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有一到二条韧带的完全撕裂或断裂。产生大面积的肿胀、严重的疼痛和关节的极度不稳定。
上述的症状以水肿和疼痛在踝关节损伤中最常见。一般在12小时后出现皮下瘀斑,损伤部位有压痛点,疼痛加重,踝关节内翻。
四、结论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问专家、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曲靖师范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羽毛球专项的同学进行了踝关节损伤的研究;通过对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损伤的运动学分析、损伤的力学分析等归纳出踝关节损伤的病理和原因,进一步分析了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症状,并且针对这些病理提出了处理的方法和伤后恢复练习的方案,这使得受伤的人能够更加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治疗。
参考文献:
[1] 毛秋明,黎加林.羽毛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8-89.
[2] 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