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娟
【摘要】新教师作为中职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充满热情活力、创新独立的群体。但是,高校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经验不足、角色不适应、学校严厉考核制度等原因较容易出现教学和班级管理问题,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强烈的工作挫败感,出现角色不适、职业倦怠、焦虑忧郁等问题。因此,职业适应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一名新教师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论文就运用内尔·诺丁斯的生本关怀理论,并结合自己管理班级的案例来探讨如何更快地适应中职班主任的角色。
【关键词】生本关怀理论 中职学生 新班主任 角色
一、序论
结束学生时代的生活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新教师就要开始向社会人转换,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对工作的适应,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否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职业适应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庚萍兰将教师工作年限为1-2年的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此前从未有教育教学经历的中职教师,开始接触教师岗位且尚未适应,对教师的职业既有好奇和新鲜感,同时也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现象的新教师。1本论文讨论的是新班主任如何快速适应岗位,故将中职学校新班主任定义为,工作年限为1-2年的刚进入班主任岗位的,此前从未有班级管理经验的中职教师。
二、新班主任面临的问题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李长明将研究重点集中在高职院校新教师的角色焦虑问题上,从深层次看新教师角色焦虑感的产生,与四方面因素有关,新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和素质不足,教学任务锅中,社会、学校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于理想化,评价制度过于注重奖惩性评价。2而吴文静则分别从角色转换迟滞、多种角色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职业观念偏差四部分对中职新教师职业不适这一状况进行了归因分析。3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即使是国家重点学校也只能等到普通高中录取工作结束之后才能进入招生现场,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在普通高中挑剩的学生中选择。新教师刚进入教学专业,对于一切都是陌生、新奇和毫无经验的,新教师面临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责任由“学”转为“教”,接触的群体由年龄相仿的同龄人扩大为生理和心理成熟度小于自身的学生以及密切相关的学生家长、周围的新老教师、校领导及其他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此时,教师致力于提高自我能力,获得学生、同事和领导等人员的认可,在做好各项管理、教学事务和协调各种问题上达到一个心理舒适和安全的水平。而且,由于新教师自身接收端额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系统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中职新教师学校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挫伤了中职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阻碍其专业发展和工作热情。因此,在整个中指教育的大系统下,如何有效地解决新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促进新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是笔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三、结合案例浅谈新班主任如何更快适应岗位
本论文结合自己实际管理班级的案例从以下几个章节展开论述。
3.1 心理认知转型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是“行政官员”,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只能在班主任的“权威”下绝对服从,师生之间处于针尖对麦芒的关系,多数的管理模式是“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4作为从学校刚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已经习惯了第一种或第二种管理模式。当新教师用同样的模式去管理中专生时,学生会出现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全班与老师顶撞。新教师会很委屈地认为,这样严格要求学生是为学生好,我们曾经还很顺从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安排,从未也从不敢有任何抱怨,而中职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理解我呢?把原因归因于职中学生的素质差。确实,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兴趣缺失,有严重的厌学心理与行为,被人称为“差生”或“学困生”等,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有余。二是由于他们无心向学,过剩的精力无处释放,经常会通过不恰当的途径,比如迟到、旷课,打乱课堂、打架斗殴、早恋等方式。三是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好自我表现,但在长期的磨练当中他们形成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能吃苦耐劳、个性率真单纯等,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比起高中生,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时事实,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此时需要的是我们新班主任心理认知和接受的转变。我们在了解这一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改变心理的预设和期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心里认可他们优点的前提下再思索班级的管理模式。这样,当心理的期望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时,既易于找到班级的合适管理方法,又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2 做班级的“四者”
李小鲁副厅长在《发展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语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的报告中所言,“各个职业岗位群的内在规定首先不是职业、专业的规定,而是职业人的综合素质的规定,即职业人的职业道德的规定。专业进企业后是可以培训的,而职业岗位群规定的职业人的要求是道德培养,是职业学校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企业就认为学生不是合格的职业人。”中专学校是‘先育人,再学习,而班主任在这中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班主任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及有经验的班主任,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只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能带领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王晓春教授曾说:“为什么你教不好学生?因为你对学生爱得不够,爱的浓度和剂量不够;只要你的爱达到最高的温度,石头也能融化。”
3.2.1 引领者的角色
作为班级的领导者,掌握概况,预测发展,借鉴经验,创新进取,做到“放手不放眼”。在班干部选举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第一學期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学初,通过引导监督,学生民主选举,干部竞争上岗,产生了一批新的班干部。选定了有组织性,有纪律性,有威信,有管理能力的同学为班干部。每个职位的班干部都负责班级具体的管理工作,实行具体事宜向各个职位的班干部汇报,班干部向班长汇报,班长向班主任汇报的层级管理体制。这样,班干部成了班集体的核心和主流,班集体形成一种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气氛,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且,班干部深入学生中,了解各个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打算,帮助他人克服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对犯错误的同学耐心教育,分析情况,适当引导,多方面帮助其进步。班干部既替我教育了表现较差的同学,渐渐地为其它同学信服,也让我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现状,成为我得力的左右手。
3.2.2 鞭策者的角色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德育人,教师不是在“讲”道德,而是在“行”道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我都力争做学生的表率。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我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我就会自己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
教师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初始阶段,因为刚从校园走出来,总是因为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没有严格去要求他们。后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刻地认识到对待学生必须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我经常找他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也难怪其,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不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有一点点进步就去表扬他们,慢慢地区感化他们,让他们先学会做人。让他们懂得,严格管理是为了他们好,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同时,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努力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3.2.3 保护者的角色
班主任充当家长的角色,关心引导,真心感化。学生来到班级,班级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而他们更会无形中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家人,他们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保护和关心。因此,我会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坚持每个学期去宿舍看望学生一两次,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
学生病了,我组织学生去看望她,送去水果;学生退学了,我会阻止送别会,大家送祝福,说感想,齐唱班歌,全班合影;运动会时,我会主动为学生准备水果、药品等。我会用照片和录像来记录下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并播放给学生看。学生打架了,我会静下心来了解情况,把事情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吵架生气了,我会讲故事来使他们感悟,使他们懂得友谊的珍贵。我和学生之间,有三个共同: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学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共同分享: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成长: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共同成长。
3.2.4 支持者的角色
班主任也是朋友的角色,在学生独当一面处理事情时,我通常坚持:你主导,我支持;你需要,我帮助。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们都力争做到最好,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我要为集体争光。学会做人,形成一个有爱融洽的班集体,一直是我班的目标。而班集体是通过开展各项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 ,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虽然我们班没有其它班那么全面地人才,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一个最强大的团队。我们参加两次运动会,两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第一次是“团体第四名”,第二次用于超越拿到了“团体第二名”。我们还获得了商贸学校首届趣味运动会两人三足比赛女子组“最佳团队奖”、商贸学校“我班我SHOW----校园视频比赛”三等奖、校园爱国卫生月活动三等奖、“红歌溢彩,唱响商校”红歌大合唱“班级优秀奖”、商校2+1团员青年知识PK赛“二等奖”、“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
四、总结
内尔·诺丁斯认为,关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进入了教师职业,首先就是进入了一种关怀关系,关怀先于、重于做事和职业技能,这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关怀能力是教师最根本的能力,没有关怀之心,教师的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劝学而已,无法打动学生,更无法营造一种关怀的氛围让学生生成关怀。根据生本关怀教育理论,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是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学生虽然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升学途中的受挫者,但他可能是职业技术教育成功者,技能操作的佼佼者。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理性。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具有很强的教育目的性,教师的关怀不一定表现在对学生一时一地、某件事情上的关怀上,而应该尊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对学生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许占权《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2]李长明.《高职院校新教师的角色焦虑感与对策思考》[J].高级论坛,2004,<05>
[3]內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庾萍兰.《生本关怀与中职班级管理转型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15日.
庚萍兰 《生本关怀与中职班级管理转型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15日.
李长明 《高职院校新教师的角色焦虑感与对策思考》[J].高级论坛,2004,〈05〉
吴文静 《中职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2011年5月
李海燕、许占权《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