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讨如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开放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式教学方法指导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只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教学;实践
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实施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途径,也是现代小数教学思想中的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贴近现实生活,还能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要求
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其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实践,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小学生主动学习并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方法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知识学习并得到发展。
研究表明: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小学生数学生活经验,尤其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和生产中的数学的有关内容,通过向学生描绘数学的美好前景和当前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具有积极关心社会、密切关注社会焦点问題的开放性头脑。所以开放式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二、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指导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4.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一是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如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二是改进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建议
面对新课程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借助开放性教学思想,建议组织良好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机制进行数学开放性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数学教师的主导下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学习数学的情感系统的参与和影响下,不断地对数学新知识进行认知操作,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习数学的情感系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从而达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的要求。因此,学生有了适当的学习准备后,当数学信息刺激大脑时,大脑就通过学习情境与数学信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进入了学习的内化阶段(定向、联想、同化或顺应等几个心理过程)。
2.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策略。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所作的系统决策和设计,它包括数学学习情境的选择策略,数学内容呈现的策略,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等。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分析可知,数学教师的作用在于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阶段顺利地进行,掌握必要的数学习学习策略,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3.注意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一系列数学认知活动过程而得到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同时,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数学知识间的比较和转化过程。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或阶段,几乎都要使用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抽象概括,感性认识也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如果教师能恰当的运用比较,把新知识转化或化归,则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识。
5.注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元认知系统的监控和调节下进行的,同时,学生的自我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也需要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调节,因此,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维持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采用正确的认知策略和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学洁.《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6):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