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正福
【摘 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很欣喜地发现各地为了均衡发展小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层教学已在各校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体现,小学数学课堂也正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却经不住“新”的挑战。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正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们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正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热点话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也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意义重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建立在情感活动的基础之上,愉快的课堂体验能让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快捷、记忆更加准确、想象更为丰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创设出更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被激发出来,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课堂教学。
如在与学生一起探讨“商不变规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借助于一段关于猴王分饼的童话故事来作为简单的开场白:猴王见小猴玩饿了要吃东西的时候,对小猴子们说:“我把这个饼平均分成4个小块,你拿2块去吃吧”。小猴子默不作声,猴王见状晓得顽皮的小猴子的嫌弃太少了,就改口对小猴子说“那我就把这个饼平均分成8个小块,你拿4块去吃吧”。小猴子虽满心欢喜,但还是耷拉着脸,央求道:“大王,能不能再多分点给我?”猴王爽快地答应,“这样吧,那我再把这个饼平均分成16个小块,你拿8块去吃吧”。这时候,小猴子笑逐颜开合不拢嘴了。这时讲台下的学生都已经按耐不住了,兴奋地对教师抢着说:“小猴子中猴王的计啦,小猴子每次分到的都一样多”。这样一段简短的小故事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了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课堂的气氛迅速欢快起来,小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自觉地走进了课堂教学情境,顺利地过渡到“商不变规律”的课堂内容学习之中。
二、巧用好奇心、高效导入课堂
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特征,他们普遍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一开始就应当巧妙利用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小问题或者小案例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带动起来,自然就会很投入到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当中。
如在教给小学生“公倍数”这个知识点之前,可以以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从重阳节那天开始下山打水吃,老和尚每打6天的水就要休息一天,小和尚每打4天的水也要休息一天。有一个远方的智者要来看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但是只能在这座庙里呆上一天,那么请你们猜一猜,这个智者会在哪一天才会去庙里同时见到老和尚和小和尚呢?”這时候,下面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拿起笔和纸演算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学生准确快速地报出了正确答案。
三、改变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方法
数学这门学科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学科灵活的多,这样的灵活性最主要就是体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对各水平层次的小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地高效课堂教学。对于一些平时表现理解能力比较强、数学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应用一些算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平时不爱发言,课堂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应用基本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因为,数学其本身就需要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进行自主探究的学科,但是这样的思考和探究也应当建立在学生他们现有的知识背景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之上。由于每个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在成长过程当中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小学数学课堂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努力做到做到低起点、高要求、适时拓展,选择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满足各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步提高各水平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四、联系实际、增强感悟和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实际生活,很多小学数学问题都是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华罗庚就曾指出,人们之所以对数学感觉神秘难懂、枯燥无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讨论的数学问题偏离了实际生活。不难看出实际生活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出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将数学问题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能感觉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用数学,切实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当中,可让学生在课前独立收集各种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通过课堂的学生展示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这样的课堂展示会让整节课都保持在一个相对欢快愉悦的氛围当中,使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五、不断激励、创新评价体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还应当通过不断适度的激励性评价来成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当中建立起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在师生互评当中不断自我反思,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天性,鼓励和支持小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在首先鼓励和支持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然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每个学生水平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让过程性评价来温暖呵护小学生。如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激活,同时还能在不断的快乐学习当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六、结语
新课标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更加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更积极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从而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晓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2(32)
[2]林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