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研究

2016-10-21 04:12崔雅满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崔雅满

【摘 要】思想入党是决定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产业结构转型的攻坚力量,其思想入党情况关乎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然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与渗透,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入党的状况面临着巨大考验。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入党的问题,我们寻根溯源,结合新媒体的有效应用,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使广大大学生党员不断加强思想入党。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入党

一、大学生思想入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利益上的诱惑影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激荡涌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高速发展,高等教育正日趋国际化和现代化。由于大学生大多社会阅历有限,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及科研任务,同时年龄增长使其自主意识增强,又普遍渴望经济独立,因此一些意志力不够坚定、党性思想受到冲击的研究生就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良思想蛊惑,在利益驱动下企图实现组织上入党的目标,却未能做到思想上真正入党。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影响思想教育效果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讲座、讨论、开会、个别谈心等形式,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进行,很难顾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和性格特征等差异,容易出现“一刀切”、“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影响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有考核测评督促,但持续性不强,效果难以保证。

(三)部分大学生党员集体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高

当代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以个人为中心,缺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由于学生党建专职人员相对缺乏,党员思想的日常再教育任务更显艰巨,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难免将工作重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群体中,从而疏于对正式党员思想状况进行有效监督。

综上不难发现,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党组织难以时时把控大学生的思想入党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正确思想教育及引导,实现大学生党员思想上全面入党。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影响

新媒体是伴随着新技术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以后发展起来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具有普及度高、适用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较高,调查显示,有74.5%的同学认为新媒体对思想入党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多,17.7%的同学认为消极影响更多,7.8%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見,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对其更好地辨别、利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想入党。

(一)积极影响

1.信息传播速度快,宣传方式新颖多样

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且信息量大。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才、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主流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人民日报等机构都在新媒体上有宣传栏目,实现很好的宣传效果。

2.听取各方声音,加强互动思考

新媒体具有大众性和互动性的特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交互表达的集散地。大学生能够通过此开展良性互动,吸收合理观点,开阔思维,对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3.正能量报道更多,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新媒体现已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新媒体建设,为党教育引导群众搭建方便之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消极影响

新媒体也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由于当前管控还不完全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与个人通过新媒体散布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信息,可能造成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同学被迷惑,易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对事件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受到影响。

从根本上讲,大学生思想入党,关键在于内因。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正确引导,发挥积极作用以提高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水平。

三、结合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应依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创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交流平台,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上述主要思想入党问题,制定有效对策,从而加强大学生思想入党。

(一)新媒体与传统培训形式相结合

一方面采取传统教育模式集中培训的方法,传达最核心的思想,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定期公众号推送,在微信群针对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不仅能在师生间交流思想,而且时间、空间上较为自由。此外,还有微党课、网络视频教学、主题活动、微博等多种活动形式,通过传统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思想入党。

(二)选择使用频率高的传播媒介

高校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电视等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博客、QQ空间、网络论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党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实现新媒体利用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赢效应。

(三)精选适合研究生的宣传内容

在宣传内容方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对党史和理论知识进行总结,适时发布优秀党员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解析党和国家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政策方针,并鼓励大学生对发布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可以强化知识记忆,对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予以正确引导,并且可以获取大学生党员思想动态,有效地实现老师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以及学生间的互相监督,同时也便于在大学生党员中树立先锋模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入党。

参考文献:

[1]卢勃:《论新媒体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期

[2]邱有华:《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1期

[3]张立青,罗小松,杨铖:《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4]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