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晨
【摘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走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之路。要在认清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重要性、必要性的基础上,制定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体系;研究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建设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构,切实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措施,理应成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专业化、职业化的内涵及关系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中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并且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主要针对从事一项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言。从职业社会学来看,20世纪发生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许多职业开始进入到专业的行列,从而促进工作的科学性积累和提升。一个职业是否专业,就是要看它能不能符合专业的标准,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有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的支撑。
所谓“职业化”,是指在职场中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的行为。职业化包括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显性职业化素质包括职业资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隐性职业化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职业化要有专门的准入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要做到不可替代性,通俗讲就是“不是谁想干都可以,怎么干都行,干得怎么样都可以”。
专业化和职业化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進,同时也有明显差异。专业化是对岗位从业人员的内在素质的要求,侧重于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是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是对岗位的外在要求,侧重于队伍的激励和发展,是专业化的前提。没有专业化,队伍的素质就会参差不齐,其职业化水平必定不高;没有职业化,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形成专门的要求,专业化的具体内容也就无从谈起。职业化要靠专业化推动,专业化是职业化深入发展的动力[1]。
二、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与措施
要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不仅需要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而且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制定辅导员的职业标准体系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首先要求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职业领域,从业者要树立不同于其他职能岗位,体现辅导员职责和使命的职业意识。其次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职能定位、岗位职责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再次,要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资格认证体系、考核体系和退出机制,特别是通过退出机制,一方面淘汰不合格人员,另一方面促进现有人员的自愿分流。
(二)研究专业化的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体系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坚实基础。要针对辅导员工作的领域建立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部分。基础性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知识,应用性部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事务管理等技能。
(三)建设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创新。特别是在全国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又要丰富和结合辅导员一线的工作实际,提升学科地位,创新学科内涵。
(四)建设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
建设专门的培训基地,建立一支包括思想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内的,既掌握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又熟悉辅导员实际工作过程,对辅导员工作有真实体验的专业师资队伍,把理论教育和经验传授、理论和实践、体会与感悟、基础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辅导员的政治引导力、学业与就业的指导能力、生活情感的辅导能力、心理困惑的疏导能力和危机处理的应对能力[2]。
(五)建设专业化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构
首先,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管理评价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反映辅导员工作特殊性的专业化评价标准,促进辅导员专业地位和社会声誉的形成。其次,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规划辅导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晋升,形成全方位的管理。一方面体现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的双重身份,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既可以按照教师序列、也可以按照职务序列的双线晋升途径;另一方面体现学校和学院的双重负责、双重管理,以增加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从而将辅导员工作建设成为一项事业。再次,建立专业化的职称体系,成立相应的专业化协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入研究,定期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标准、专业声誉发布意见,建立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冯健秋,曹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中华现代教育,2011.
[2]曹砚辉,钟遂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研究.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