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怡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教師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头戏,各级政府和部门都非常重视,其管理措施越来越完善,课程教材建设也越来越到位,这些都为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解决教师业务需求与落实新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比如说现行的培训内容与教师需要脱节,培训的初衷与培训的效果脱节,其结果是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而且实效性的低下也就成了制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当然实效性受制约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培训者水平、培训内容和形式、受训者认知等变量的因素等。本文试图从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这一问题出发,审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低下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和策略,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教师是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利用好新课程标准,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无疑都是新课程对我们教师素质的挑战。
(一)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新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成功的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学会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学会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应具备课程的整合能力,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结合能力,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拉大。新课程的实施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学观念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2、新课程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不断拓展知识视野
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利于加深对课程概念的认识和课程观念的转变,可以超越原有的只是把课程作为学习材料或学科看待的做法,有意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组织活动以丰富学生经验,在真正的教育意义上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和实施新课程的准备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3、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需要,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新课程倡导加强课程的综合化,综合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4、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必然要求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仅成为“教书匠”,而应当成为具有一定教育思想、一定教育能力的教育者,能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和综合课程的设计师,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教育设计师”的转变。
5、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课程实施中对新型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能力要求,其应对措施是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运用自制课件实施教学,通过纸张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的出现,实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
(二)现行教师对新课程不够适应
1、教育思想不适应;2、教育能力不适应;3、职业技能不适应;4、教学评价不适应;5、知识结构不适应。
二 、现行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给教师培训带来了一些变化,虽然不少培训机构采用了新的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但其本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
(一) 培训人员专业性不强,对教师一线工作了解不多
培训者往往关注理论研究,热衷于培训模式等“大”的方面,而轻视实践研究,尤其是课堂的研究,对教师一线工作的研究了解不多。几乎处于一种自流的状态。
(二)教师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课程的设置,规定了学时、培训(学习)方式和考核形式等,保证了培训效果。但灵活性不强,针对性不足。不是学校发展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教师需求什么,培训什么。
(三)教师培训的模式单一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广大教师习惯于“集中培训”,他们认为教师培训就是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听取培训者和课程专家的讲座,记录知识要点,参加书面考试。请专家开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典型课教学案例和点评,在内容上是新课程的,而培训方法上还是以教为主,没有足够关注参训者的已有经验、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实际上仍属于“输血”型,而非“造血”型,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离。
三 、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教师培训人员不但要具备新课程的新理念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而且要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结合典型案例组织培训。
(二)应用新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的教师培训内容,指导开展校本教研,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三)注重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要发掘和培养教师的课程问题意识。客观地讲,没有课程问题意识,也就注意不到课程问题,教师就不会真正参与到新课程中,也就不会有课改实验的推进,要注意和加强“整合”。
(四)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课堂教学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分析和反思
(五)教师培训不仅要重视更新教育理念的培训,更要引导教师掌握“诊断性”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创新培训模式,倡导适应新课程的参与式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培训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应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四 、总结
教师历来是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和阻力。任何教育改革仅靠政策或命令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有新的理念、能力、热情和动机,课程改革实验更是如此。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就是要减少或消除阻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主力。所以在已展开的课改实验的区域性教师培训中,一方面要从国家、市、区、校四级层面,进一步出台和落实培训的政策、经费、人员,保证培训工作质量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从区级层面,在培训内容、形式上,更多地考虑教师的需求,提供更加主动、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则是保证培训工作质量的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