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2016-10-21 16:43李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课题探究

李燕

现社会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就必须根据社会的变革来探索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有益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走出现行教材规定的范围,去获取更多更广的新信息新知识,但它强调的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在课堂上单纯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学生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丰富了体验,增进了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格。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式学习”提出来的,与“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启发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又有操作方法的区别。探究性学习有下面五个特点:

(一)、问题性。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组织课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它关注的是知识联系与运用,注重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和体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产生积极的思维,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探究性学习课后开放性的作业,是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继续,是把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入的完全的探究。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解决问题,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等方法得出开放的结论。

(三)、探究性。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课题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观点的表达等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结论,它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信息,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归宿,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做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多元文化,把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探究活动内容联系起来,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捕捉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我在教《美丽的南沙群岛》时,课前,让学生搜集南沙群岛物产的资料;课堂学习结束时,我又布置如下作业:1、回去做小导游,把南沙群岛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介绍给父母听。2、课外搜集西沙、東沙等群岛的资料,出一期黑板报。

(五)、社会性。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因而也特别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探究性学习整合社会家庭等方面教育的影响,鼓励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一些课题。我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环境调查”这个内容时,课前用两个星期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社会环境,并作适当的调查访问,让探究性学习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如何设定学生感兴趣的探究课题

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确保学生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探究课题的设定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我认为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从社会生活中设定探究课题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通过实践反复研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使之有感而启,有启而发,有发而创。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二)从课文中设定探究课题。

1、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课题。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读文章时,能读懂题目便可以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课题入手得出探究课题,就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中得到探究课题,由课题扩展到了课外内容,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由课题出发,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

2、从学生质疑提出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应切实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使其成为探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

3、从总结全文内容得出探究课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当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完后,教师简洁的总结全文很重要,总结得好,让学生铭刻心中。教师总结文章时,应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出探究课题。文章感人,加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悟,真正悟出文中人物的高大形象,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4、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探究课题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预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单一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小组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创新素质。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从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愉悦。

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任, 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课题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