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探究学习

2016-10-21 16:43王伟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历史教材

王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的高效学习方法,若能把这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可以使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并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里必将更有用武之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思考,并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征,对构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作初步探讨。

一、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在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或探究成果,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与初中学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吻合。

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什么是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历史绝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历史常识,重要的是“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对过去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次,要知道我国大力倡导包括探究性学习在内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否定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

任何探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提出问题。从历史来看,我们不是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民族,古代文化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四大发明深刻地影响过世界,但是自明代以来,极端的君主专制、文字狱,逐渐造成了我们民族的麻木和迟钝,创造性的缺失。于是,对任何事物是见怪不怪,习惯于服从和接受,哪里还能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提出来!从振兴中华的高度讲,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第一要务。要完成这第一要务,必须使全体国民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所依赖的心理基础,就是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

围绕培养“问题意识”这个核心任务,我们在初中学段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和“交流评价”三个基本步骤来实施。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所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题。提出问题是为了明确所要探究解决的目标,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就历史教学而言,学习生成问题的渠道有三。

首先是教材。从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处生成问题。如学生在学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通过课文了解了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却对拿破仑称帝以及后期对封建势力的妥协等问题不理解,于是教师将之转化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拿破仑称帝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还是历史的倒退?”

其次是不同的历史材料。如从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史料中生成问题。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播放时,恰逢学生学到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化的探索”这个单元,电视中塑造的人物与教材中的介绍有一定的出入,特別是李鸿章等历史人物的出入很大。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不时地提到了电视剧中的事情。究竟是教材中的人物介绍真实还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真实,还是二者都距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距离?教师于是引导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李鸿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论证教材中对李鸿章的介绍,论证电视剧中对李鸿章人物的塑造,力求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立体的李鸿章形象。

再有是社会生活。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中生成问题。如,伊拉克战争是近几年来学生在历史课上最愿意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事情。有的教师结合世界历史教材“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课,开展了“巴格达在哭泣”的探究性学习,讨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从教学角度看,此过程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活动,可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创造角度来看,此过程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所以问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具体的、可行的探究计划。探究计划中要明确探究目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和必备的工具书。如是集体探究的还要明确各参加成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信息。历史结论的得出,离不开史料作为依托,由于相对一个探究性题目而言,教材提供的信息及史学界较有代表性的论点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这方面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实地调查、实验操作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并做好相关记录。

总结整理。材料的收集,仅是准备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还应指导他们认真研究,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总结,进一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取有效的信息;能够应用史料印证、丰富某一历史现象,说明、修正某一历史观点。根据经验,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之中的探究史料实施“讨论分类法”较好。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决定将其归纳在某一类(对历史资料按其性质、特性、特点等分类)。这一过程需要分辨筛选、论证比较,这样一个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一分辨筛选、论证比较的过程,又是在学生相互讨论之中完成的,因为学生之间认识的差异性,就更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得出观点后,由于必须进行课堂交流或阐述或提纲 ,以便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以准确而简洁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交流评价。交流是观念、智慧的分享。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小论文、主题演讲、小品演出、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是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带有功利性质的表演。在研究成果分享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且客观的评价他们的探究成果。

猜你喜欢
探究性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