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良 葛长军 徐丽荣等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黄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方法]以中黄13为对照,通过对9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探讨了其栽培种植适宜性。[结果]黄矮丰和SK2026这2个大豆品种为早熟品种,生育期在85 d左右;嘉黄28、皖宿0115、鄂豆710、圣豆20、宜豆04268这5个大豆品种为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00 d左右。品种嘉黄28和皖宿0115分别比对照增产25.6%、29.6%,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且株型和商品性状较好,完好粒率达到90%以上。[结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霜冻时间和下茬播种作物选择适宜的早或晚熟品种。在不考虑生育期的情况下,品种嘉黄28和皖宿0115可在黄冈市当地推广试种。
关键词大豆;品种比较;适宜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4-061-03
Comparative Study on Several New Cultivars of Soybeans
YAN Liang, GE Changjun, XU Lirong et al(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creen the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cultivars of summer soybeans suitable for Huanggang Area.[Method] With Zhonghuang 13 as the control, we compared the growth periods, plant type characteristics, yields and their component factors of nine new soybean cultivars, and discussed the suitability of cultivation and planting.[Result] Huangaifeng and SK2026 were earlymaturing cultivars with the growth period around 85 d. Jiahuang 28, Wansu 0115, Edou 710, Shengdou 20 and Yidou 04268 were latematuring cultivatars with the growth period around 100 d. Moreover, yields of Jiahuang 28 and Wansu 0115 enhanced by 25.6% and 29.6%,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how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ir plant type and commercial characters were relatively good, the whole grain rate reached more than 90%.[Conclusion] During practical planting, proper late or earlymaturing cultivars c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frost time and the sowing variet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growth period, Jiahuang 28 and Wansu 0115 can be used as the extension cultivar in Huanggang Area.
Key wordsSoybean; Cultivar comparison; Suitablility; Yield
大豆是我國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用途而成为重要的农业资源[1]。目前国内每年对大豆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都依赖于进口[1-4]。因此,改良我国国产大豆性状、提高大豆产量势在必行[5-9]。在促进大豆生产水平提高的诸多因素中,品种更新是主要因素之一[10-11]。笔者通过对9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黄冈市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以期加快新优品种的转化和应用,为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在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梅家墩基地进行。供试品种见表1,以中黄13为对照(CK)。
1.2试验设计与方法2015年5月31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0.5 m,株距0.1 m,保苗19.95万株/hm2。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1.0 m2,每小区12行,行长3.5 m(含沟宽),收获前割去边行边株,收获中间10行计产,计产行长2.8 m,实收计产面积14.0 m2。
1.3数据测定及处理
1.3.1数据测定。取各试验小区内中间2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3个小区各取1次(计算小区产量时注意在哪个小区收取样本,产量应计入该取样小区内)。将以上3个样本各计算其平均值,取均值较近的2个计算均值。
1.3.2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和SAS进行处理分析。
1中黄39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嘉黄28山东省嘉祥县诚丰种苗研究所3皖宿0115宿州市农业科学院4丰作豆1号北京丰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SK2026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6鄂豆710武汉金丰收种业有限公司7圣豆20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8宜豆04268湖北省宜城市润禾农作物科研所9黄矮丰王明岐10中黄13(CK)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比较生育期是选择大豆品种时应考虑的主要性状之一[12]。在大豆生产中,其生育期过长或过短都将影响大田种植。由图1可知,黄矮丰和SK2026这2个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在85 d左右,显著低于对照中黄13(92 d)和其他品种,在供试品种中属于早熟品种;嘉黄28、皖宿0115、鄂豆710、圣豆20、宜豆04268这5个大豆品种生育期在100 d左右,明显高于对照中黄13和其他品种,在供试品种中属于晚熟品种;中黄39、丰作豆1号这2个大豆品种生育期在90 d左右,与对照中黄13相比无较大差异。不同大豆品种生育期不同,这与不同大豆品种在生长和发育进程中对环境(主要是光、温条件)需求和反应不同有较大关系[12]。
2.2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比较由表2可知,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形态有较大差异。不同品种植株从高到矮顺序为图1 不同品种大豆生育期比较
Fig.1Comparison of growth periods of different soybean cultivarsSK2026、鄂豆710、皖宿0115、宜豆04268、圣豆20、中黄39、嘉黄28、丰作豆1号、中黄13(CK)、黄矮丰;不同品种的底荚高度以宜豆04268、鄂豆710、SK2026、丰作豆1号、嘉黄28较高(在15.0~17.1 cm),黄矮丰、中黄39、皖宿0115、中黄13(CK)底荚高度在10.7~12.0 cm,圣豆20底荚高度最低(仅有5.6 cm),可作为矮化、丰产育种的良好材料。不同品种的主茎节数在11.5~13.4个,无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有效分枝数以皖宿0115最高(3.2个),宜豆04268最少(1.4个),其他品种有效分枝数无较大差异。
2.3不同大豆品种部分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大豆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每株粒重、百粒重等是其理论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育种选材、品种筛选的重要依据[10]。由表3可知,皖宿0115、中黄39、鄂豆710以及嘉黄28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每株粒重都显著高于对照中黄13和其他品种(除品种SK2026的每株粒重),上述4个品种每株粒重分别较对照高21.2%、32.3%、29.1%、6.9%,而丰作豆1号、圣豆20、宜豆04268、黄矮丰4个品种的每株粒重较对照低11.1%、20.6%、26.5%、21.2%。大豆百粒重不仅是其产量构成要素,还能客观地反映大豆的粒形(大、小),作为育种、选种的依据。在供试品种中,中黄13(CK)、宜豆04268、圣豆20、鄂豆710、SK2026、丰作豆1号为大粒品种(相对),黄矮丰、皖宿0115、中黄39、嘉黄28为小粒品种(相对)。
2.4不同大豆品种商品性状比较大豆商品性状不仅与田间生产管理相关,还与其品种有较大关系。由表4可知,皖宿0115、中黄39、嘉黄28的完好粒率都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82.5%)和其他品种;丰作豆1号和鄂豆710完好粒率较少,都在60%左右,明显低于对照中黄13,且这2个品种其他粒率较多,分别为26.6%和21.3%,这可能是造成这2个品种最终产量较低的一个因素;宜豆04268、圣豆20、SK2026、黄矮丰这4个品种的完好粒率与对照相差不大,其中圣豆20出现虫蚀粒,但所占比例较小,仅有1.0%,与其他品种相比,其抗虫性较差。
2.5不同大豆品种产量比较由图2可知,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其产量从高到低顺序为皖宿0115、嘉黃28、中黄39、SK2026、黄矮丰、宜豆04268、中黄13(CK)、鄂豆710、丰作豆1号、圣豆20,其中皖宿0115、嘉黄28、中黄39、SK2026、黄矮丰、宜豆04268等6个品种分别较对照增产29.6%、25.6%、9.5%、7.8%、7.3%、0.3%;鄂豆710、丰作豆1号、圣豆20等3个品种分别较对照减产0.9%、9.2%、9.5%。
图2不同品种大豆产量比较
Fig.2Comparison of yields of different soybean cultivars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黄矮丰和SK2026这2个大豆品种为早熟品种,生育期在85 d左右,嘉黄28、皖宿0115、鄂豆710、圣豆20、宜豆04268这5个大豆品种为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00 d左右,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根据霜冻时间和下茬播种作物[12]选择适宜的早熟或晚熟品种。另外在此次试验中嘉黄28和皖宿0115这2个大豆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5.6%、29.6%,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且株型和商品性状较好,完好粒率达到90%以上,在不考虑生育期的情况下可在黄冈市当地推广试种。
参考文献
[1] 夏友富,田仁礼,朱玉辰.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26.
[2]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化调研报告:续三[J].大豆通报,2004(3):30-33.
[3] 王金陵,杨庆凯,吴宗璞.中国东北大豆[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 芦玉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J].大豆通报,2003(1):28-30.
[5] 李楠.东北春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改良能力[J]. 大豆通报,2001(2):12-13.
[6] 胡国华,陈庆山,张锡名.黑龙江省大豆品质区划的探讨[J].大豆科学,2006,25(2):118-122.
[7] 包海刚,张如军,南俊明.大豆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9(10):25-27.
[8] 辛秀君,于凤瑶,张代军,等.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育成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变化分析[J].大豆科学,2010,29(1):56-60.
[9] 贾首锋.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3):17-19.
[10] 王文斌,孙贵荒,刘晓丽.辽宁省大豆新老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1(1):11-15.
[11] 徐泽茹,胡铁欢,代雨宾,等.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37-39.
[12] 吴存祥,李继存,沙爱华,等.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J].作物学报,2012,38(11):1977-1987.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6,44(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