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 数学就像一个魔术,既是十分简单的,又是十分复杂的;既是美妙动人的,又是深奥难懂的。这就需要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魅力无穷的情境中。这样,才会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才会觉得数学简单、有趣、易学。
一、概念,生动有趣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很抽象,如果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一起研究这个算式,概括規律。只是机械的进行理解记忆,并且很容易和前面刚学的乘法结合律混淆。要是能有一个很好的情境,来教学这一课,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于是我是这样教学的。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爱你的爸爸吗?
生:爱。
师:那你爱你的妈妈吗?
生:爱
师:是啊,那就让他们手拉手,对他们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接下来讲述了课本上的例题,得出等式:(6+4)x24=6x24+4x24。并讲解,这三个数其实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和你。哪个数是你自己,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24。接着提问:那爸爸和妈妈呢?孩子们也很轻松就找到了。我指着算式小结,是啊,我爱爸爸,我爱妈妈,那就让他们手拉手,对他们说我爱爸爸和妈妈。
把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放到了这样一个情境里,那个公有的乘数是我,另一个乘数是爸爸、妈妈,乘号是爱,手拉手是加号,数字和符号都赋予了生命一样。课堂上,很多孩子都笑了,我想他们肯定觉得数学是神秘有趣的,数学是绚烂多彩的,数学是富有魅力的。
二、练习,有声有色
在以往的练习课上,一般都是在重复的机械做练习题,题目枯燥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如果能把这一组题目用一个情境串联起来,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五》
1.你能估算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
25+23 32+19 87-35 90-34
25+32 23+19 78-35 90-43
2.黄牛有25头,奶牛比黄牛多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3.男生割草18千克,女生比男生少割草6千克。两人一共割草多少千克?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练习了一组口算、一组估算的比较。经过思考,我觉得题目这样呈现,虽然简洁、便于比较,但是太过单调,没有新意,学生也容易乏味。猛然一看,这一组题目没有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课有一根贯穿始终的主线。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来看看,青草是牛儿们最好最新鲜的食物,牛儿们正准备抢着吃青草,你们来做分配员,是给黄牛呢?还是给奶牛呢?咱们可不能偏心,根据他们的提示牌来分配。比50大的给黄牛,比50小的给奶牛。下面就请你来估一估,新鲜的青草给谁?
生:回答算式估算的结果。
师:牛儿吃饱了青草,回到了棚里,让我们来数一数、算一算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请看。
生:自己解答,交流方法。
师:勤劳的孩子们也来到了草原上给牛儿割牧草。一起来看。
生:自己解答,交流方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创设的“牛儿吃草”这个情境,把枯燥乏味的算式变得灵动、有趣、充满生机。让孩子们在“青青草原上”学的轻松、愉快,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过程,层层递进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
在探究身份证号码各部分表示什么信息,我是这样设计的:
1.日期码
(1)刚才说到了有出生日期。数一数,是第几位到第几位?(2)判断一对亲兄弟的身份证号码,谁是哥哥?谁是弟弟?(3)读出生日期。(4)探究0的作用。
2.地址码
(1)交流:你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有相同部分吗?是哪几位?你知道这一部分表示什么信息吗?(2)交流其他地区身份证号码?(3)判断一对表兄弟的身份证号码,是同一个地区的吗?
3.性别
(1)身份证号码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里面有你的地址、出生日期、你觉得还会有什么?(2)找自己身份证的性别码是几?(3)探究性别码的原则(单数表示男生,双数表示女生)(4)判断一对双胞胎的身份证号码,分别是谁的?
在探索身份证号码时,我创造了“亲兄弟、表兄弟、龙凤胎”轮番上场,让冷硬的数字在一个大家庭中慢慢溶解,为课堂营造了温馨的情境。
其实好的情境如同桥梁一样,把抽象的符号,变得神秘有趣;把枯燥的计算,变得充满生机;把冷硬的数子,变得温馨甜美。把孩子们从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带到了人人参与的课堂,让孩子们在享受中欣赏数学的美。我在想,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这样精心设计,给孩子们一个情境,孩子们定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