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精细化专业管理模式

2016-10-21 16:15张雷胡炳欣
科技与企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控区域化班组

张雷 胡炳欣

【摘要】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抓手,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管理的全过程,以“精细化的要求,精细化的目标,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控制与要求“,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定性到量化、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为此发电运行部通过专业管理的提高来实现这个目的。

【关键词】精细化;专业管理

引言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严、准。精是做精、做细,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关注细节;严是规则制度与标准的严格执行。完善制度、落实流程、提高的执行力。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专业管理重点对系统、设备、指标及不安全情况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把控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小到影响设备的运行状况,大到影响公司的经营目标,所以做好专业管理事关重要。发电运行部将打造一支“专家型”的专业人才,从风险标准化——风险的PDCA;区域标准化——区域负责制;运行管理标准化——绩效起于标准;细化——大功成于精细;量化——科学见于计量。从风险、区域、运行管理、精细标准化四个方面创建精细化专业管理模式。

1、风险标准化的建立

风险代表一种多变性,一种概率,难以预测的,它是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损害的一种估计和预测。风险是一种难以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工作目标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对专业的成本,计划,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根据专业的特点,找出风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针对造成主机非停、RB事故的处理、影响主机升降负荷、影响机组启、停机等,深入了解,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措施和预控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风险化:

1.1风险库的建立

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把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进行甄别归类,如运行调整的风险,运行巡检的风险,启、停机过程中的风险,技术的风险,人员素质的风险等,对风险随时进行监控、跟踪、记录,不断完善风险预控措施。(1)建立标准风险管理制度,如《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实施细则》。通过制度的建立规范了风险控制的要求,专业定期开展风险管理。(2)针对专业实际情况对现有工作环境展开危险点辨识与分析,并针对所辨识的危险点制定相对应的预控措施。主要从运行操作、操作环境、安全文化的宣贯方面着手。建立《设备操作的危险危害分析及预控措施》、《专业十大风险》、《岗位风险评估》、《工序风险评估》等建立专业风险预控手册。(3)运行人员开展岗位风险辨识,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专业下发重要设备风险提示卡,提醒运行人员风险点、预控措施等。

1.2典型案例汇编

(1)专业对历年的典型的事故、异常报告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标准的管理手册组织大家学习,定期开展安全學习回头看等活动。(2)对典型的习惯性违章进行评估,通过对习惯性违章者心态进行分析,总结“自我表现心理、经验丰富心理、麻痹心理、蛮干心理“等多种习惯性违章者心态,并对上述典型违章者心态进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真正做到,“认识是关键、坚持是重点、措施是保证、积极是态度”等防治措施。定期组织开展一线员工谈习惯性违章,找出大家工作当中存在的漏洞。

2、区域标准化的建立

区域化就是区域负责制,在专业管瞎区域发生的问题都有人负责、有人管理。区域化分为专业区域化、班组区域化两部分。专业区域化主要是对区域内发生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并督促与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班组区域化将现场分为若干区域,细化工作流程(运行巡检),细化巡检项目、路线和标准。全面梳理、细化、巡检流程,明确班组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班组与班组之间的责任划分,处理好班组之间的交接,人人都是专业管理者。区域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区域巡检标准牌》《脱硫运行巡检标准及异常事故处理》、《班组建设看板更新》、《班组建设奖惩细则》、《脱硫区域设备测振、测温标识》。

3、运行管理标准化的建立

标准化包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经济管理、安全管理、6S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以管理标准为中心,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化体系。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矩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保障了设备安全,凡事都做到有标准、有依据、有章可循。

3.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包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方面。专业管理必须熟悉相关标准,确保企业的设备可靠运行。技术标准主要包含:规程、系统图、操作票(卡)、作业指导书等。每年对技术标准进行逐一修订。各个专业定期收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找出我们现在运行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定期修改我们执行的标准。使我们的制度措施要有可操作性、时效性、更替性。

3.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各个值、班组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对标指标管理、安全管理、培训管理、岗位动态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经济分析管理等。(1)对比指标管理:与先进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创建标杆,不断追求先进指标的螺旋提升过程。对标分为内部对标、外部对标、管理对标、岗位对标等几个方面。每月主要从影响机组经济型指标(发电煤耗、厂用率、环保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对标,找出差距。(2)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健环责任和自我防护意识,切实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长期开展“从我做起,人人当安全员”活动。强化了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的深度、广度,大家积极的开展安全检查系列活动。(3)培训管理:全面开展“人人都是培训师”活动,“人人都是专业管理者”活动激发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位员工都为专业管理献言献策,并根据自身岗位的需求,进行你帮我、我帮你的系列培训活动。

4、精细标准化的建立

“细”就是把工作做细做实,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高标准严格的执行规范与标准。精细化的管理思路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1)事前、事中、事后必须有人控制,指标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执行环节到位,事后有人监督,有奖惩。(2)运行指标分析做到数据化,用数据说话、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规范化,操作要规范化,数据指标要有操作性,符合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真正做到能量化的量化、能细化的细化。(3)岗位分工明确,专业与专业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交叉。管理当中容易出现盲区。造成管理的推诿,不负责任。认真梳理管理规章制度、基础工作流程,找出盲区,抓落实。(4)工作安排抓落实,工作安排不等于完成。安排只是管理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跟踪检查落实、结果评价等环节。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如何创建精细化专业管理模式进行了阐述,针对专业的风险控制、区域化的治理、运行管理的标准进行说明,精细化专业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强.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 .

[2]王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3]于辉.企业创新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7.

猜你喜欢
预控区域化班组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夯实班组文化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研究
从电能营销管理角度分析线损预控措施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策略研究
武昌
建设班组文化 培育文化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