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胡东辉的艺术之路

2016-10-21 00:50孟远烘
美术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用墨古意桂林市

文/孟远烘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胡东辉的艺术之路

文/孟远烘

胡东辉/《山水小品》系列之五直径41.5cm

传统与创新,是艺术家永远要面对的一对关系。对待传统与创新无外两条路,一是先从传统入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二是先按照自己的心性寻找个人语言,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艺术更为厚实。历史上的画家走的多是第一条路,清代“四王”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对传统的继承甚至到被认为“泥古不化”的程度。而胡东辉也正在毅然地走着这条路,一走就已二十多年。

胡东辉是大学时期高我一届的师兄,1993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我学的是油画,他学的是中国画。那时信息很闭塞,学生的眼界普遍不高,但胡东辉却省吃俭用买了徐渭、石涛等人的大画册,没日没夜地在画室里临摹。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不仅在用笔、用墨上临得比较到位,而且在用水上,能临出很干净、清澈透气的感觉,让人觉得有古意。为了加强自己的用笔功夫,他还跟陈国斌、张羽翔学习书法,对《兰亭序》不知临了多少遍,对细微的笔锋、提按等都做得很到位,还参加了“细柳营”的书法展览。

学习艺术,“取法乎上”是极为重要的,它体现了一位画家的眼界和追求。我不知道胡东辉在当时的环境下怎么能有如此高的认识,后来细想或许与他的出生地有关。胡东辉是广西全州县人,全州的文风昌盛,历代科举中举的人数之多、名次之高,仅次于临桂,居广西第二。全州出过很多文化名人,明代蒋冕曾做过太子太傅。直到现今,全州高考的成绩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美术方面,石涛曾在全州湘山寺出家,在那里开始习画,后来成为一代大师。有着这样的文化背景,胡东辉在学生时代有如此见识也就顺理成章了。

胡东辉大学毕业之后,去了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就没了音讯,二十年来也不见参加展览和活动。我心里总是惦记着他,不知道他是否还画画,是否还在坚持走传统这条路。直到去年,我参加一个写生活动到了兴安县,在灵渠公园里偶遇他,问起他还坚持画画吗?还是走传统的路子吗?他的回答都是非常肯定的:是的!

后来我们去了他的画室,画室就是他所工作的学校的宿舍,是租同事的一套几十平米的套间,紧挨着他自己的家。只要有空,胡东辉就呆在画室里,听着旁边千年古运河灵渠的流水声,读书,写字,画画。旁人觉得单调的生活,胡东辉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其中,乐而忘返。运河有古韵,画室里满墙书籍、画作,书多是古文,画也有古意,博古架上还有数个古陶罐,一切都在透露出古意气息。胡东辉与古作伴,似在做简朴的修行,徜徉在浩瀚的远古时空,捡拾璀璨的珠。

←胡东辉/《溪岸古意》系列之一 29cm×53cm

←胡东辉/《溪岸古意》系列之二 29cm×53cm

→胡东辉/《溪岸古意》系列之三 29cm×53cm

“我还是走传统的路子。画画嘛,线条不好不行,文化底蕴不厚不行,所以还是要多画,多临传统。多读书,要读好的书。要养,养心,养文化。我已经坚持了二十年了,准备再坚持十年。不急,时间还长着呢!”胡东辉用中气十足的声音说,目光异常坚毅。胡东辉出生的全州县民风比较彪悍,有一股霸蛮之气。现在,他用这种气魄,用浑身的力气投到了对传统的研究上,仿佛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胡东辉的性格其实非常老实本分,有一条道走到黑的犟脾气,认准的事情不会回头,也不会拐弯。他选择走传统的路子,是性格使然,也是最适合他的一条路。

应该说,学习中国画,没有不向传统学习的,只是有学什么和学到何种程度之别,然而,有太多的人都是浅尝辄止,学得点皮毛就急于成自家面貌,站在高的角度去看他们的作品,就会觉得还是轻薄,就像是果还没长好就采摘了,结果只能是青涩。胡东辉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打稳扎甚至在用傻功夫做基本功、内功。我认为目前他在线条上已初见成效,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书入画,讲究线条的质量。线条是画的骨架,线条要有力度,而线条的力度是要千锤百炼的,有语云:“一生兰,半生竹。”笔锋的方向,行笔的力道,手腕的运转,最后落实到线条上要笔笔到位,线条的质感结合造型,传达情感。功夫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去练才能渐入佳境,这就像是一场苦修,胡东辉每日都在做着功课,二十多年如一日,从未有丝毫的妥协。他的作品不以渲染、色彩等去掩盖不足,而是单纯用线条去表现,功夫的高低尽显纸面,耐得住看,经得起推敲。通过这二十年来的刻苦训练,胡东辉的线条已经达到了信手拈来而笔笔到位的程度,他笔下的线条质感是非常饱满、丰富和到位的,线条有弹性,有力度,运转流畅。树、石、水等,用笔的情态各有不同,传达出各自的神态气息,树的挺拔,石的坚硬,水的柔美,胡东辉均能用不同质感的线条传达出不同的感觉。尤其是画水的波纹线,灵动,圆转流畅,又力道十足,结合着用墨的由浓至淡,表达出远近空间。这样的功力,非千锤百炼不能做到,胡东辉已经做到了心使笔转,自如控制妙至毫尖,他的线条,有元代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等人之笔意,有深厚的传统修养,有浑厚的内功。

胡东辉/《远岫林寂》系列之一 中国画 26cm×183cm

胡东辉/《远岫林寂》系列之二 中国画 26.5cm×210cm

用笔还要与用墨完美结合。墨的浓淡干湿,不仅反映物象的情态、空间,还体现画家的情绪。统观胡东辉的用墨,远近的浓淡,石之枯与草叶之润,无不区分清晰而又通篇浑然一体,蘸墨次数不多而一挥而就,这种对水分的精确控制,亦非一日之功,而是一次次的试验最后达成的心手相应。

传统的精髓,还在于那种古意气息,而画画最难把握的就是作品的气息,这种气息你说不清它是如何构成的,但你却能直接感受它。赵孟頫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确实,时人的作品之所以不耐看,跟他们过于俗气、火气、匠气等诸病相关,也在于缺乏古意。胡东辉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苦苦追寻着那难以把握的古意。在布局、造型、笔墨、用色等方面他是恪守传统的,他画的树、石、水这些元素基本上是出自古画的,布局遵循古法,甚至茅草屋的造型也仍是传统的样式,由此不免显得他过于泥古,但他能画出纯正的古意,气息较正,已是难能可贵,因为不少摹古之作,其味道总是显得浅薄、流俗,能得古意者寥寥。古意之难得,需在两方面做功夫,一是要减,减去火气、世俗之气等;二是要加,加强传统文化修养,修心养性。胡东辉在这两方面都在用功,已渐入门径,希望他能像参禅打坐一般,能一重境界一重境界地提升。

师古人之外,还应师造化,这一点胡东辉是明白的,期间他也作过写生,以古法为主,稍作创新,但细品那些作品仍觉意味不足,所以胡东辉又一头扎进传统中去。此外,他也读书、访师,甚至把玩古陶,以增加自己的修养,所以不用担心他泥古不化。我倒是觉得,他所画传统的味道还是显得单薄了,特别是在造境上,还未能达到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遣兴抒怀的情致。我认为胡东辉今后还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胡东辉有几张扇面山水,用笔中正,用墨稍枯,布局、造型和笔墨恪守古法,意境幽远,有倪瓒之遗意,韵味情致,跃然纸上。另有两张长卷,场面宏大,体现了他构图布局的掌控能力,画面的疏密和物象的掩映,布置得当而饶有意味。整体气韵婉转流畅,特别是布局的峰回路转,移步换景,僻静处有人家,远山近渚,树木苍秀,其造境之美,让人能漫步神游,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韵和魅力。

胡东辉取笔名石虹,无疑是有向石涛、黄宾虹致敬之意。他淫浸传统二十多年,其用功之深,非常人之所能为,而他也从中体会到了无穷奥妙和乐趣。他安心寓居偏僻县城,心无旁骛,修心养性,问道于传统,并决心再做十年,其立意之高远,心态之平和,眼光之卓越,也超越了许多人。尽管胡东辉的作品还不够完善,但他所走的这条艺术之路,在当下较为浮躁的画坛,是有着榜样的意义的。作为旁观者,我们更不应着急,只是静待他破茧而出的一刻,并祝福他在用功十年期间,一切顺遂!

胡东辉

笔名石虹

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桂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民盟桂林美术院副院长

桂林市灵渠画院院长

桂林市兴安美协主席

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用墨古意桂林市
六点一百分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桂林市供水管网在线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寻找古意的配色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微思考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