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休闲供给分类及定位分析

2016-10-21 09:03:09盛小芳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设施

□文/盛小芳(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我国城市公共休闲供给分类及定位分析

□文/盛小芳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

[提要]本文以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以纳什的休闲分层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休闲供给如何最优效率的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公共休闲供给;供给内容分类;供给定位;纳什休闲分层理论

原标题:我国城市公共休闲供给的分类及定位研究——基于纳什的休闲分层理论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日

城市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通过城市居民蓬勃的创造力和辛勤的工作,吸引更多的居民、工作者、投资者和旅游访问者等来到城市,带动经济的发展、建设的完善和生活的丰富,因而形成良性循环。城市的繁荣、可持续的发展、个性的显现,都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努力。同样,城市能为居民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也决定了居民是否对城市有归属感和忠诚感。根据Kazancoglu和Dirsehan的研究,城市居民的“城市体验”由五个方面组成:社会活动和休闲活动体验、情感体验、味觉体验、令人不安的感官体验和与自然相关的体验。其中“休闲活动体验”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居民对城市的感情。可见城市的休闲供给对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发展城市的休闲供给才能最大限度、最有效率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休闲公共供给的内容分类、定位分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城市的休闲供给,首先要明确“城市休闲”不同于“休闲城市”。前者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群体,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居住的休闲感受为衡量标准。后者是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名片,是以外来游客为主要目标群体。因此,发展“城市休闲”,其目的是为了让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享受更好的休闲环境和休闲活动,并不一定是为了建设成为“休闲城市”。发展“城市休闲”,让其居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是城市功能本质的一部分。同时,也对城市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休闲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和意义

既然休闲对城市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最重要的资产,即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影响和作用来体现的,因此本文首先来分析休闲对人的意义。休闲对人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可以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两类。浅层次上,休闲能让人精神上和身体得到放松,休闲的状态能带给人平和、愉悦和幸福感。深层次上,休闲能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而纳什的研究发现休闲也能产生负面的作用,如一些反社会的行为或伤害自我的行为。他对休闲进行分层,构建了休闲层级模式图,如图1所示。这个层级模式图揭示了休闲对人的影响从负到正,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变化。本研究以纳什的休闲分层模型为基础,分析相对应的供给内容的分类及供给目标的分层,指出公共休闲供给是一个不断提升层次的过程。(图1)

浅层次的休闲对人的正面影响,体现在人在享受休闲的过程中,能抵抗其他的负面情绪和体验,比如劳累、孤单,感受生活的美好。往上进一层次,参与者通过全身心的融入到休闲过程,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快乐、美感,或伤心、勇气、坚持等,找到自我掌控的自由与成就感。个人在休闲过程中体会到的自己的竞争能力、自身潜力、自我表达的愿望、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体经历对自我的影响等等,这些都组合成个体自我了解和自我理解的本质因素。因此,这个层次个体休闲的过程也是自我了解的过程,是释放和发挥个体潜力和才能的过程。最高层次的休闲,则是更复杂和高层次的个体体验,个体发展到能识别自身的需要以及这种需要产生的来源(比如文化、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相关联因素之间互相的关系。通过对自身这些因素的了解,个体可以有意识的选择和创造更适合和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体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也有助于个体与社会中其他个体的和谐交往,互利合作,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图1 纳什休闲层次理论

二、“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分类

根据纳什的休闲层级模式图,休闲参与是分层的,因此休闲供给也应是相应分类的。以休闲分层为参考,本文将供给内容分为三类,如图2所示。城市公共供给系统在首先就是提供足够的休闲场所和丰富的休闲设施;其次,为了让居民能“投入感情的参与”和“积极的参与”,城市公共休闲供给需要进行休闲的管理,包括休闲设施的供给、使用管理和休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最后针对参与者在休闲中实现“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的目标,城市公共供给系统应充当休闲教育的引导者。这三个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公共休闲发展历程中也得到了体现。(图2)

图2 城市社区休闲供给内容分类图

(一)公共休闲场地和设施直接供给。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西方国家扮演着公共休闲直接供给者的角色。因为政府认识到休闲服务供给是政府的责任,要确保国民休闲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应付公共产品与服务、外部性与近邻效应等市场失灵问题。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艺术理事会和几个重要的非政府公共机构。通过这些机构,政府对国家休闲资源直接投资,包括体育、艺术、遗产、博物馆和美术馆等。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案》、1949年的《国家公园和乡村法案》等都对休闲用地的划拨作了明确的规定,而1949年的《教育法案》则强制教育部门必须为中小学和高等学府提供足够的游憩和体育训练设施。1960年的沃尔丰登委员会报告促使多功能室内休闲中心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后图书馆和艺术馆也成为休闲复兴的一部分。美国在此期间也发展很快,如美国工作促进部的游憩单位仅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全美23,000多个社区中先后建立了休闲游憩区。

(二)公共休闲的供给管理。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西方国家的政府财政开始吃紧,于是在公共休闲供给中的角色开始转化,由单一的直接供给者转化为多角色供给。同时,也因为休闲设施的提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英国开始了公共休闲供给市场化的阶段,强调休闲的公共供给的经济效益,并试图通过休闲促进社会融合的理念。国家开始采用商业机构的运作理念来管理公共休闲,以积极实现休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最佳化。美国亦是如此,引进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共同提供公共休闲,并使其多样化,而政府充当支持者、管理者和监督者。

(三)公共休闲的“休闲教育”。休闲教育的观念在西方社会起源比较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休闲教育应成为高中教育的“中心原则”。这里的休闲教育,已经跳脱了吃喝玩乐的框架,指的是人们能培养出鉴赏力、兴趣、技能和发现机遇,这些东西能够使他们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而且他们能主动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他们的幸福及维系一个社会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

三、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定位分析

(一)目标定位。城市休闲服务的目标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具体而言,对应于公共休闲供给的三类内容,本文将供给目标的定位细分为三个层面,如图3所示。(图3)

图3 休闲供给的目标定位分层

1、目标定位一:休闲场地和设施的有针对性持续供给和不断丰富。中国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很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2015年城镇化率为56.1%,但中科院的研究却认为中国内地的实际城市化水平只有35%左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休闲场地有限和休闲设施供给不足。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每10万~20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平均60多万人才拥有一个;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200个体育场地,而我国每万人仅拥有7.9个,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与发达国家相差四倍多。因此,公共休闲供给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规划好休闲场地,保证休闲场地的持续供给;丰富休闲设施提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

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休闲公共服务,应以充分了解本地居民的休闲特征为前提,并建立信息收集系统,保持信息更新。考虑到休闲机会的提供对于不同的参与个体,其作用和得到的反馈是不同的,如Burch指出,个体和环境因素的互动决定了个体的休闲偏好。个体的心理需求受其周围环境因素的决定或改变。因此,要全面、灵活地掌握休闲参与群体的特征信息。

城市的休闲公共服务机构对于某些社区内特殊群体(如少数民族、低收入者、残障人士、老年人或青少年等),不仅是提供服务,更应主动联系和沟通,用合适可行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其参与休闲活动,养成健康的休闲习惯。

2、目标定位二:实现休闲管理和活动组织的效率性、效益性和经济性。城市提供合适的休闲场地和丰富的休闲设施,应积极能动地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城市居民充分利用休闲场地和设施,并对各项设施和场地进行科学管理。效率性是指休闲场地空间利用率、休闲设施使用的次数、使用的人数、休闲活动组织的次数以及活动展开的丰富多样性等。效益性则强调社区居民参与的满意度(包括是否收费、是否便利、设施和服务质量、清洁度、开放时间等等),参与人群的覆盖面(包括青少年、老年人、社会残障人士、低收入人士参与度等)等。经济性可以从运营成本的回收率、补贴的平均效率、直接和间接收入等方面考虑。

3、目标定位三:休闲教育帮助人们自我实现,塑造良好生活方式。城市在提供休闲的过程中,不仅是活动和服务的供给,更重要的是休闲的鼓励者、引导者和促成者,帮助人们体验和发现适合自己需要、开发自己潜力的休闲方式,进而通过休闲来识别个体在身体、社交或智力方面的潜在能力,并促进其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社区休闲服务担当的“休闲教育”的角色,其最终目标应由一般认为的“服务了多少人”变为“有多少人不再需要这种服务”了。

通过休闲教育帮助人们塑造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观个体看,生活方式造就人的个性和不同的人生。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个人的能力、社会关系、需要等都要通过生活方式来形成和发展。从宏观社会看,社会需要的人通过生活方式来培养,一代新人通过生活方式来造就。因此,生活方式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发展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马惠娣就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生活方式的核心是闲暇时间的分配与利用问题”。因此,城市社区应引进多元化的休闲方式,引导人们正确的选择,进而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良性的生活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生存和幸福。这个个目标主要通过理念宣传和间接影响来实现。

(二)供给渠道定位。城市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目前而言,主要应为各社区管理部门,如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这些社区管理部门是休闲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管理者。同时,因为休闲的提供、休闲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一个系统问题,单凭政府部门,人力物力有限,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其提供的休闲设施和休闲机会为辅,同时积极鼓励志愿者的参与。

1、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为政府,具体执行渠道为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等。既然“城市休闲”是针对城市中最重要的资产: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城市休闲供给系统怎样保证给城市居民提供到位的休闲支持呢?随着我国单位制的解体,城市的市民由“单位人”转向“社区人”。社区作为一个小规模的社会共同体,是城市公共管理中和城市居民个体直接联系的最主要途径,也是传递公共供给的有效路径。因此,城市休闲供给通过社区通达居民个体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合适选择。

2、社区管理部门不仅是休闲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应是商业部门和第三部门参与社区休闲提供的支持者、平台提供者以及协调管理者。社区部门应积极向商业部门和第三部门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和机会,根据需要鼓励商业部门和第三部门,尤其是第三部门参与到休闲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同时,在这个休闲供给的复合系统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协调,保证社区休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有序输送,造福社区居民。

3、城市社区的管理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城市社区提供休闲,因为资源有限,不能单靠一己之力,应和平行的同行部门(主要指不同社区的休闲供给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满足人们不同的休闲需求。

(三)供给属性定位

1、城市休闲公共服务应充分体现其福利性和共享性。福利性表现为社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平、社会平等和个人生活质量、社会质量的提高。政府主要通过社会资源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实现追求社会公平、社会平等的政策目标。休闲的公共服务的福利性则应表现为政府在再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休闲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保证公众享有的休闲公共服务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社会共享性要求社会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为主要目标,并且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充裕的公共财政,且公众的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正如袁祖社指出的,公共财政和私人账户的齐头并进,如果没有公共品丰富的供给相匹配,那其终极意义和价值又在何处?丰富的公共品供给是实现社会发展成果公平享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休闲的公共服务是公共品之一,其具有的社会共享性应表现为休闲公共供给不仅不断发展、丰富,而且有制度来保证累累成果人人有权享用,人人有机会享用。

2、城市休闲公共服务应体现为综合服务性和灵活性。城市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系统的休闲服务,不仅仅是一个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还包括休闲机会的提供、休闲活动的组织和推广、休闲方式的引导、休闲教育和休闲咨询的提供等。服务型属性要求社区的休闲服务由单纯的以器材和活动为中心变为以休闲参与的人为中心。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性质,表现为城市社区不能仅凭“常规的休闲需求”或“自认为的休闲需求”来提供休闲设施和活动,而应真正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休闲需要,根据需要来提供相应的休闲设施和设计休闲活动。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灵活性是服务属性的延伸。休闲服务只有多种形式并存、灵活整合,才能有效递送,满足居民的需求,并随着外在环境和个体要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时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M i chal i sK avarat zi s.From ci t ym arket i ngt oci t y brandi ng:Tow ards a t heoret i cal fram ew ork for devel opi ng ci t y brands[J].Pl ace Brandi ng,2004.1.

[2]IpekK azancogl u,Taski nD i rsehan.Expl ori ngBrand Experi enceD i m ensi onsforCi t i esandInvest i gat i ng Thei r Effect s on Loyal t y t o a Ci t y[J].Busi ness and E-conom i cs Research Journal,2014.5.

[3]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伍先福.我国政府在休闲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定位——基于国际经验借鉴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3.33.6.

[5]维尔.李天元等译.休闲和旅游供给:政策与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6]盛小芳.休闲公共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启示:以英国为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0.3.

[7]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8]邵继塘,刘涛.城市社区休闲发展的供给模式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4.

[9]李骁天,邢晓燕.社会分层视角下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基于CG SS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

[10]Burch,W i l l i am R..The Soci alCi rcl esofLei sure:Com pet i ngExpl anat i ons[J].JournalofLei sureResearch,1969.

[11]乔治·托可儿岑.田里,董建新,曾萍等译.休闲与游憩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12]姜丽萍,吴殷.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

[13]范正平.论生活方式与社会的科学发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5.

F29

A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公共休闲的供给方式及评估方法研究: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2Y JC630167);立项者:盛小芳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供给设施
公共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18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