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
笔类产品制造
——“品质革命”任重、迫切
文/南方
一支小小的笔,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都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制笔原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和制笔基础材料技术提升,分别被列入“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这是国家领导人对制笔大国能造出一支中国制造的好笔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中国制笔人的鞭策。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总理大力助推:促进“中国制造”完成一场“品质革命”。即紧密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装饰装修、服装服饰、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等一般消费品领域,实现品质提升。
纵观中国制笔十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其生产的笔类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良莠共存。制笔业的“品质革命”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制笔行业笔类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已有几十个,近年来,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但与国际相关标准及消费者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工艺技术、制造方式到最终产品缺乏系统的品质标准。
要制造一支“好”笔,一支高品质的笔,首先要以先进标准引领“笔”的质量提升,同时也倒逼制笔装备制造的升级,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的关键所在。
要制造一支“好”笔,一支高品质的笔,标准要从源头做起,笔作为书写工具,制造商首先考虑的是书写性能的优劣和不同人群对外观造型的喜好,往往或略了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原材料选材、工艺技术、制造过程到产品“寿终正寝”,对消费者和环境的影响。
关于“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制修订能耗、水耗、物耗、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等标准规范,完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到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制定绿色工厂、园区、供应链标准。搭建开放的绿色标准创制公共平台,支持行业协会和联盟等共同参与标准制订,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互认。强化标准实施,建立企业绿色制造标准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对标达标和领跑者活动,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的要求,制笔行业组织制定《笔类书写工具绿色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技术与工艺评价规范》已是“恰到时候”了。
这次常务会议确定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组织编制和修订相关制笔标准,为提升制笔“品质”当好先行官。
实现制笔品质的提升,要把标准与质量提升和装备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有了先进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没有先进的装备来制造,其零部件和产品就达不到标准的质量要求,劣质产品还会在市场源源不断地出现,这里还牵涉到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的问题。
要制造一支高品质的笔,首先是有高品质的零部件,目前,制笔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例如,一些地方加工金属笔尖所用的机床还是几十年前的落后“单机”,一个笔头加工要经过多台“单机”才能完成,其精度差、效率低。“十二五”期间,制笔行业实施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已成功研发制造了“24工位笔头加工机床”,在温州、上海、广东等等制笔企业和笔尖生产企业,笔尖加工已采用瑞士进口的米克朗24工位加工机床、德国的哈特多工位机床,在温州平阳尚伟笔业,2011年自主开发成功第一台16工位笔尖加工设备,至今已有30台投入产业化应用,文星制笔自主研发的12工位全自动笔头加工机床,目前已经可以投入生产。
淘汰落后装备要充分利用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行业自身的制约来推进,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装备,制笔“品质”的提升才有保障。
绿色制造技术代表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生产效率、劳动条件等因素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清洁的能源以及高效、节能、降耗的先进制造工艺与设备,在整个制造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劳动环境宜人,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绿色制造技术水平直接体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绿色制造技术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强化制造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取得竞争优势的新措施。
制笔行业要加强绿色制造科技成果宣传及推广,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发展自觉意识与行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绿色制造发展理念、技术及绿色发展经验,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联合开发及成果产业化,推进中国制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