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石化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之思考

2016-10-21 08:46傅向升
化工管理 2016年25期
关键词:企业

文/傅向升

化解石化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之思考

文/傅向升

2015年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王勇主持会议,听取石化联合会企业调研情况的汇报后,指出:石化行业是大行业,确实与钢铁、有色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同,主要矛盾应是结构性过剩,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有些产品产能过剩,而另一方面是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应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下功夫。要求:石化联合会配合发改委和能源局、工信部,抓紧研究制定化工行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同时指出“三年行动计划”要远近结合,与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当前和长远结合,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推动化工行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李寿生会长听完汇报会的情况和马凯副总理的要求,当即表示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联合会有关部门、专业协会、企业集团参加,负责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把去产能和结构调整摆在重要位置。即2015年12月14日,联合会办公例会决定成立“石化行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编写小组。由傅向升副会长牵头,产业发展部和规划院为主,有关部门、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参加。并明确要求:一是行动计划一定要与规划有所区别,少理论,重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一定要把去产能摆在第一位,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既要包括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计划,还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计划。二是行动计划要充分体现出创新,通过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增强补短板的能力。三是从行业出发,根据规模、技术水平、单耗要求提出淘汰类、限制类和鼓励类标准或项目,力求以点带面,实现突破,使行动计划真正达到水平高、方向准、指导性强。随即2015年12月22日,“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后,编写工作全面启动。

一、编写依据和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编写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3、《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即这是一个贯彻落实中央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五大任务”的行动计划,也是《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重点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如何落地的行动计划。

(二)重点思考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合作不断拓展、环境意识日益提升等等。但是,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我们必须在肯定成就的基础上,更应该把问题找准,只有问题找得准行动计划的针对性才会强。

1、产能过剩严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制约石化行业发展的毒瘤,结构性过剩是石化行业十分突出的矛盾,基础化工产品、通用化工产品等低端供给过剩,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性变化。重点产品产能利用率:原油加工65.5%,全球平均79.6%,美国89%,欧洲78.2%,亚太78.9%。尿素企业平均开工率71.1%,其中煤头尿素为73.7%,天然气头尿素为60%;烧碱产能利用率78%,聚氯乙烯产能利用率69%;甲醇产能7454万吨/年(比2010年增长86.3%),产量4720万吨(比2010年增长175%),产能利用率63%;草甘膦产能97.8万吨/年,产量41.13万吨,产能利用率42%(比上年又下降16.9%,只有6-8家企业开工率在65%以上算基本正常);醋酸70.2%,聚丙烯74.1%,钛白粉产能341万吨/年,产量267万吨(表观消费量234万吨),产能利用率78.3%。

结构性过剩问题:逆差的表现:去年石化进出口总额5263亿美元,其中出口1821亿,进口3442亿,逆差1621亿美元;细分来看:顺差的有橡胶制品(400亿美元)、化肥(70亿)、农药(28亿)、涂料油墨颜料(23亿)、专用设备(20亿);逆差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逆差1500亿美元,有机化学品87亿、合成树脂363亿(聚乙烯PE进口986万吨,用汇126亿美元;聚丙烯PP340万吨,用汇44.4亿美元)、合成橡胶35亿、合成纤维80亿、化学矿山10亿美元,都是逆差!

产品的表现:高端产品缺乏方面,以农药为例:去年出口产品117.5万吨,创汇35.5亿美元,而进口产品9万吨,用汇7.5亿美元;即出口均价3000美元/吨,而进口均价在8300美元/吨。钛白粉也一样,去年出口53.8万吨,出口均价1864美元/吨,而进口20.4万吨,进口均价2515美元/吨,德国的进口均价最高3924美元/吨。另外是工程塑料中的聚碳酸酯(PC),去年消费量166万吨,而国内产能63万吨/年,产量44万吨,进口量高达142.7万吨(自给率只有27%),用汇39.7亿美元;聚甲醛(POM)去年消费量49万吨,我们的产能55万吨/年,产量27万吨(开工率49%),进口25.7万吨,自给率55%。大家熟悉的PX进口1164.9万吨,用汇97.9亿美元;乙二醇进口877万吨,用汇71亿美元。

2、产业集中度低。石化企业约3万家,最新中国化工500强刚刚颁布,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的只有4家,500亿以上的有14家,不到3%。再以农药为例: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约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500多家;在这2000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40家,而小于1亿元的就有1800多家;前10家农药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9.2%,前20家占14.8%,而世界前6大农药公司的销售收入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6.5%。涂料行业前50强的企业占行业总产值不到30%,而美国前10位的企业就占到71%;钛白粉生产企业有56家(占全球总数得70%),产量超过10万吨的只有4家,平均产能只有5.6万吨/年,仅为其他国家平均产能的23%;56家企业中产能小于3万吨/年的就有15家,超过26%。园区也一样,据最新统计现有石化园区502家,超过千亿的有8家,500-1000亿的有35家,即超过500亿元的只有43家,不到9%。

3、创新能力差距大。石化行业的创新成就是显著的,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力量分散,科研投入不足,一批关键技术久攻不下;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等差距也是很大的。2015年全球化工50强中,美国11家(陶氏、杜邦、亨斯迈、伊士曼等),主营收入2137亿美元,企业数量和收入都占22%;日本8家(三菱、住友化学、三井化学、东丽、信越、旭化成等),主营收入1167亿美元,占12%;德国5家(巴斯夫1-787、拜耳、林德、赢创、朗盛),主营收入1530亿美元,占16%;即三个国家企业数量24家(48%),主营收入正好50%。

再看科技投入,据统计去年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约1.0%,“十三五”规划指南提出到2020年全行业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2%;去年全国R&D占GDP在2.1%,“十三五”末将达到2.5%,巴斯夫研发投入在2.5%左右,赢创在3%左右,三井化学6.95%,住友化学7.8%,拜尔公司去年高达9.1%;工信部曾作过一个统计,我国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只相当于跨国公司平均值的1/4;今年出访了UOP、去年出访了萨比克,他们的研发都是很强的,跟他们比差距是明显的,萨比克的利雅得研发中心,有2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年研发投入高达1.1亿美元。有些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倒是较高,三聚环保2.33%,伊泰煤制油4.88%,黑龙江鑫达3.4%,江阴澄星3.5%,佳化化学1.45%,华峰集团2.39%,浙江新合成5.2%

4、资源环境约束大。资源约束:去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3.4亿吨,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6%(2009年首次突破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51.29;2011年首次超越美国的对外依存度55.2/53.5);天然气净进口59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7%;天然橡胶80%靠进口,钛精矿对外依存度达65%;无机盐方面钾肥对外依存度接近50%,铬铁矿达90%以上,锂、锆资源对外依存度大于80%、硼化工所需硼砂80%靠进口。

环境约束:前不久召开的石化绿色发展大会上,环保部的同志形势分析时用了4个词“容量超载、质量较差、区域分异、稳中趋好”,并讲“2015年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21.6%”!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食品安全、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5、安全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影响较大。

二、破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五个结合)

1、坚持改善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因此,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品质量,着力发展高端产品,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也要努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拓宽传统产品应用领域,加快新型产品应用示范。

2、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稳增长是调结构的重要条件,调结构是稳增长的根本所在。因此,既要狠抓稳增长,为调结构争取时间、腾出空间;又要努力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3、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政府主要通过改善宏观调控、维护公共竞争秩序,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企业要紧盯市场、苦练内功,强化管理、降本增效,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立足当前,严格控制过剩领域新增产能,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和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确需新建的项目必须按照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坚决杜绝“先建后换、建而不换”等现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尤其要加大“僵尸企业”的处置力度,加快退出一批无效产能,也要依法依规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着眼长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革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5、坚持调整存量与做强增量相结合。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既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传统领域,又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新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必须存量与增量并重:调整存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巩固现有产业竞争优势。做强增量,优化发展石油化工,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目标(五大目标)

1、过剩矛盾有效缓解。过剩行业和过剩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2、产品结构逐步改善。以进口替代为主攻目标,以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为重点,烯烃、芳烃等基础石化原料和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超过75%。

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贯彻《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世界级化工园区;全面启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城入园,新建、改扩建化工企业入园率达100%。

4、绿色制造全面推进。通过实施绿色可持续战略,到2018 年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比“十二五”末下降6%。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到2018 年底,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建成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培育一批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创新型高层次领军人才。科研投入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2%。

三、破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的重点思路

1、石油化工

2015年炼油能力7.97亿吨/年,加工量5.22亿吨,产能利用率65.5%(比上年又下降1.6个点)。严格控制炼油能力,有序推进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严格限制新增炼油布点,新建炼化项目一律进入基地。炼油主要是做好油品升级、重质原料的高效利用、柴汽比调整等。

石油化工的重点一是提升烯烃的自给率,也要高度关注烯烃原料的轻质化问题;二是大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先来看看烯烃的自给率:乙烯去年的当量消费4030万吨,自给率不足49.6%(2015年乙烯产能2154万吨/年,产量1999万吨/年,净进口乙烯152万吨,进口聚乙烯956万吨,进口苯乙烯374万吨);丙烯去年当量消费量3180万吨,自给率72.6%(2015年丙烯产能2959万吨/年,产量2310万吨,净进口丙烯277万吨,进口聚丙烯340万吨,乙丙弹性体进口130万吨)。烯烃原料轻质化是当前的发展重点,即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裂解制丙烯和正在研发的甲烷制烯烃、合成气制烯烃等。2015年全球1.4亿吨乙烯产量中,石脑油为原料的占44.3%、乙烷为原料占35.5%、其他为原料占20.1%;原料成本美国乙烷裂解的乙烯成本约200美元/吨、沙特约150美元/吨;生产成本石脑油乙烯约1200美元/吨、而乙烷乙烯约500美元/吨;建设同等规模的生产装置投资也是最低的:约是煤制烯烃的60%、石脑油裂解的74%。乙烷脱氢制乙烯国内还没有生产装置,但丙烷脱氢制丙烯国内到去年底已投产12套,总产能716.3万吨/年。在此提请关注最新技术“原油直接制烯烃”,埃克森美孚已在新加坡新建并试运行了100万吨/年装置;沙特阿美与萨比克也宣布将合资建设原油直接之化学品综合厂,这两家的技术和工艺不同,但所得乙烯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工艺相比,成本都降低100~200美元/吨。

高端石化产品方面,去年有机化学品进口花费436亿美元,逆差87亿,合成树脂逆差363亿,合成纤维单体逆差80亿,PX进口1165万吨,乙二醇进口877万吨,丙烯酸聚合物进口52.3万吨,高端聚烯烃(己烯共聚、辛烯共聚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聚丙烯,EVA等)共进口574万吨。

2、传统化工

化学工业最早分为基础化工(无机酸碱、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三大)、精细化工,后来精细化工又分为传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合成材料又加了化工新材料。这里的传统化工主要是指基础化工和传统精细化工,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产能严重过剩的几个行业。传统化工领域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重灾区,大宗基础化工产品、普通型号化学品过剩严重,而精细化、专用型的品种严重缺乏。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产能,并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产品新增产能。针对每个行业的过剩状况以及规模或技术现状写了淘汰类、限制类项目,针对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也写了鼓励发展的内容。具体如下:

1)化肥。化肥行业2015年共有企业2454家,其中氮肥307家、磷肥215家、钾肥61家,其余1871家为复混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等生产企业。化肥总产量(折纯)7129万吨,进口660万吨、出口1912万吨,表观消费量5877万吨。氮肥(折N):产量4714万吨,进口25万吨、出口995万吨,表观消费3744万吨;磷肥(折P2O5):产量1802万吨,进口26万吨、出口515万吨,表观消费1315万吨;钾肥(折K2O):产量572万吨,进口609万吨、出口22万吨,表观消费量1160万吨。以氮肥为例,2015年合成氨产能7214万吨/年,产量6646万吨;尿素产能7963万吨/年,产量7100万吨;产能利用率全国平均约90%,但氮肥的307家企业中有129家亏损(占42%),亏损额117亿元(全行业亏31.3亿)。可喜的是2015年合成氨企业退出86家、产能退出580万吨/年(新增238万吨、净退出342万吨);尿素退出企业17家,产能退出394万吨/年(新增390万吨、净退出4万吨);碳铵企业退出69家,产能退出1670万吨/年,没有新增。但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突出,氮磷肥利用率低、能耗物耗以及污染物排放都偏高。因此,化肥行业应当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以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为先导、以促进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按照“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总量、改善原料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三年淘汰1000 万吨合成氨、1000万吨尿素、100 万吨磷铵(折P2O5)产能,确保合成氨、尿素、磷铵产能零增长。

2)无机盐。无机盐产品种类多,产量大。2015年总生产能力1.1亿吨,总产量约8000万吨,总的产能利用率约73%;规模以上无机盐企业1108个,共生产1600多个产品品种,总的主营收入2811亿元,利润118亿;无机盐产品多年来一直是大宗出口商品,约有200多个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去年出口2036万吨,创汇130多亿美元。但是无机盐行业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明显,不仅绝大多数无机盐产品产能过剩严重,而且多数是以资源加工为主,如磷酸盐、硅酸盐、碳酸钙、过氧化氢等产品通用型为主,品种规格少,精细化、专用型的无机盐产品少,甚至还有像黄磷、重铬酸钠、铬酸酐、氰化钠、二硫化碳、高氯酸钾、碳酸锶、硫化碱等共113种一些能耗、物耗、排放偏高的产品被环保部列入“双高”产品目录,生产厂点多、平均规模小、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在无机盐行业十分突出。所以无机盐行业优化供给结构应坚持传统产品升级改造与新兴产品创新发展并重,严格控制过剩品种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装置;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产品精细化、系列化上狠下功夫,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光电行业用无机化学品、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晶须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坚持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减少产能布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三废”排放。

3)氯碱。氯碱行业主要指烧碱、PVC以及原料电石。2015年烧碱产能3873万吨/年(十二五期间新增产能1686万吨/年),产量3028万吨,产能利用率78%;聚氯乙烯产能2348万吨/年(十二五期间新增产能913万吨/年),产量1609万吨,产能利用率68.5%;电石产能4500 万吨/年,产量2650 万吨,产能利用率59%。真的可以说是产能过剩重灾区。氯碱已连续三年全行业亏损,亏损面超过50%,电石企业更是大面积亏损。按目前国内烧碱、PVC产能和表观消费量测算,富余产能烧碱在800万吨/年(过剩率27%)和PVC约700万吨/年(过剩率36%)。我们已经是氯碱产能第一大国,但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经济效益低、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矛盾十分突出。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汞污染防治问题,已成为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品缺乏(PVC去年进口92.9万吨、出口87.7万吨)等矛盾凸现。氯碱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应当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重点瞄准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增效益,到2018 年底,电石产能控制在4500万吨以内,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分别净减少100 万吨。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有较大提高,聚氯乙烯专用料、混配料、特种树脂等占比15%以上,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触媒新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

4)农药。十几年来,我国农药的产能、产量以及出口量都是第一大国。2015年底,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近2000家(其中原药500多家),产量374万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为21:7:72),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的市场占有率约97%,可生产500多个品种;主营收入3107亿元,实现利润225亿元。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浙江5省的农药产值占全国的68%、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8家(共40家)。但农药生产企业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以及特殊污染物不能有效处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农药行业优化供给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要求,到2018年底,原药生产企业的数量减少20%,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4 家、20亿以上的企业20家,前20 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提高到50%以上(现在是15.6%),建成3个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原药生产企业的入园率达70%以上,高效安全的品种占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30%以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5)染料。近年来我国染料产量一直是第一大国,在国际上已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2015年染料的产量为92.2万吨(国内消费量约7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可生产的品种约2000个,常年生产的有11大系列、800个品种,现有生产企业325家(5亿元以上的只有25家),企业入园率85%;去年行业销售收入527亿,利税总额超过90亿。但染料行业创新投入低、创新能力不强的差距明显;部分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低端品种多、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品种短缺、每年纺织印染行业所需的高档品种都是靠进口;活性染料重要中间体如H酸、CLT酸、DSD酸、间苯二酚等清洁生产差距较大。染料行业优化供给结构的重点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提高产品创制开发能力,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节能环保新品种,加强绿色染料制备技术、安全印染助剂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加氢还原、连续硝化、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洁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逐步淘汰“三废”排放量大且难以治理的工艺和产品。

6)涂料。2015年底纳入统计的企业1348家,产量1717万吨,从地域上看广东为龙头大于20%,再加上江浙沪和山东五省的占比超过56%;从品种上看建筑涂料为第一554万吨占32%,木器涂料约110万吨、汽车涂料77万吨。近年来,涂料行业产能规模及产品种类均大幅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向环保型、节能型转变,但部分高端品种还是靠进口,去年涂料出口20.9万吨,创汇7.7亿美元,均价3680美元/吨;进口17.6万吨,用汇10亿美元,均价5690美元/吨。行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稀缺;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无序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环境友好型的涂料品种与国外差距大,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高固体份涂料和无溶剂涂料,在美国已达70%以上,德国80%,而我国只有51%。涂料行业优化供给结构的重点是结合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高铁等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需求,着力提高涂料行业的创新能力,加大环境友好型品种创新,加快节能环保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企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的涂料企业。

7)轮胎。我国轮胎产量自2005年超过美国(2.5/2.28)以来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一,一直是轮胎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和出口大国,轮胎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现有轮胎企业500余家,总产能7.25亿条,2015年轮胎产量5.87 亿条,其中子午胎产量5.34亿条(即子午化率90%),在子午胎中半钢胎4.18亿条(78%)、全钢胎1.16亿条(22%);全钢胎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产量80:20,半钢胎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产量占比45:55;出口占销售收入的37%、占产量的40%。地域上看山东的产能最集中,广饶一个县就有规模以上轮胎企业49家,去年子午胎产量1.33亿条(占山东省的1/2),占全国的1/4。但是企业的集中度不高,2015年全球轮胎75强中前3家(普利斯通260亿美元、米其林246亿、固特异163亿)的销售收入占全球的37.2%、前10强(销售收入超过40亿美元的)占63%,而我国进入75强的企业数最多、有29家(山东6家),国内最大的是中策、41.2亿美元、列第10位;国内第二的是三角、28.7亿美元、列第15位;29家企业销售收入总和是245亿美元(占15.6%),正好与世界第二的米其林接近;而且产品结构同质化问题严重,中低端子午胎严重过剩,高端产品和品牌差距更大,国内市场上全钢胎价格国外产品比国内高20-30%,半钢胎的价格更是高出50以上;带来另一个差距就是企业利润率低,2015年全球轮胎75强中,诺基亚的轮胎净利润率最高为18.8%,我们行业平均为7.4%;另外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智能制造差距大等问题也很突出。轮胎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应当以创新为驱动、以集约化、智能化为核心,以品牌培育为重点,做强企业品牌、做优产品品牌,推动轮胎行业由大国迈向强国。坚决淘汰年产50万条及以下的斜交胎和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逐步淘汰有内胎载重子午胎生产能力,到2018年末力争淘汰1500万条产能。

3、化工新材料

化工材料即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又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五大通用塑料:PVC、PE、PP、PS、ABS;五大工程塑料:PA、POM、PC、PBT、PPO;五大特种工程塑料: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后来又发展了聚氨酯(PU),即可以做硬制品,又可以做软制品。这里的化工新材料主要指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改性、合金、共聚等)、工程塑料、特种纤维(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PE等);另外还包括了氟硅材料、功能型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据统计工程塑料2015年消费421万吨,自给率49%;高端聚烯烃(高碳烯烃共聚物、茂金属PE和PP等)消费922万吨,自给率38%;功能性膜材料消费43万吨,自给率54%;电子化学品消费69万吨,自给率53%。具体的品种如去年PC表观消费166万吨自给率27%、POM48万吨自给率58%、PA71万吨自给率42%、PPO4.8万吨自给率27%、PPS3.7万吨自给率28%。化工新材料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是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代表,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高铁大飞机等尖端领域配套,属于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但是,化工新材料领域产业化程度低、产品的高性能化及其配套性差、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久攻不下等问题突出。化工新材料优化供给结构的主攻方向是:以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高性能树脂、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型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实现主要产品的稳定化和系列化,提高国内自给率。开展重大工程示范,加快重点材料、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提高保障能力。

4、现代煤化工

煤化工分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含:煤到合成气、合成氨到化肥;煤到电石、乙炔到PVC、PVA、1.4-BDO(乙炔化工)等;煤到合成气、甲醇到(甲醛)聚甲醛、羰基化醋酸、羰基化甲酸(碳一化工)。现代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攻克了一大批技术难题,研发出一大批大型设备,通过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到去年底煤制气已投产规模31亿方/年(在建86.5亿方/年),产量20亿方;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已投产规模258万吨/年(在建500万吨/年),产量128万吨; MTO已开车12套(2014年6月来开了8套),总规模615万吨/年,去年产量148万吨;MTP已投产7套(2014年8月来开了5套),总规模220万吨/年,去年产量209万吨。但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当前最严峻的就是低油价的冲击,“逢煤必化”的问题突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水资源制约、环保排放压力加大等也都不容忽视。现代煤化工的调结构促升级应当在“突破”与“转型”上下功夫,“突破”就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向高端技术突破,突破一批世界性难题,抢占一批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制高点;“转型”就是发展方式要从要素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按照“示范先行、合理布局、技术高端、绿色可持续”的原则,严把项目审批关,大型煤化工基地布局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必须从严审批,严控产能总量,严格行业准入。结合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在西部煤水资源综合优势明显、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煤化工产业基地,稳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和升级示范。

为推进破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的任务目标和重点思路的顺利实施,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方面,应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积极稳妥的处置“僵尸企业”。对不符合经济规模、技术水平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不符合安全和排放标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依靠银行续贷维持运行的企业,要停止对这类企业的各种补贴、税收优惠、银行续贷等政策支持,既要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一批,也要坚决关停并转一批,依法依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比如,一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亏损加大,拖欠的工资增多,银行很痛苦,职工也很痛苦,而且越拖越痛苦。怎么办?长痛不如短痛。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在强化产业产能预警能力方面,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在产、停产以及在建、拟建项目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产能过剩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产能规模、市场需求、生产销售、新建项目、淘汰落后、企业重组等信息,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方面,按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有序推进大连长兴岛、唐山曹妃甸、上海漕泾、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广东惠州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新建炼油、乙烯、芳烃项目必须进入石化基地,原则上不再新增炼油布点。尽快出台《煤化工产业布局方案》,以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煤化工产业基地,在蒙东伊敏、蒙西大路、新疆准东、新疆伊犁、陕北榆林、宁东-上海庙、山西晋北等中西部地区建设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与东部石化产业互补的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布局,完善化工园区建设标准,严格实施化工园区准入制度,推动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新建及改扩建企业必须进入规范化工园区,不符合国家整体布局规划、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且整改仍不合规的园区逐步退出。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和两化融合工程、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同时,还要严格新增产能准入门槛、强化产融合作、加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资金支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希望破解产能过剩、优化供给结构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共同的行动!自进入“十二五”以来,我们一直列世界第二石化大国、世界第一的化工大国。但是与石化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资源能源消耗巨大、产业产品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日趋严峻。而今天的世界,化石能源时代的顶峰正在和即将过去,如果我们不能紧紧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机遇,我们的结构调整再无实质性进展、发展方式再不做深刻转变,中国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将难以为继!再过5年,当我们站在第一个百年梦圆的那一天,我们是否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石化强国已在眼前?中国石化工业已经迎来了低碳时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调整中转型,在创新中发展,向着石化强国的明天迈进!

(作者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