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英,罗小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叶方英,罗小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体会。方法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收集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则采用常规护理加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治疗过程中有不可避免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再次使患者的血糖增高,从而很难对血糖和支气管炎症的症状进行控制[1-2]。有研究结果显示,对糖尿病患者以及COPD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此,该研究选取12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对照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120例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所选患者对该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患者就诊序号,采用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60例,女20例、男40例,年龄41~79(62.05±2.67)岁;观察组60例,女21例、男39例,年龄46~81(63.48±2.58)岁;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依据病情给予两组临床常规治疗,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护理干预,此外将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糖情况的变化,对于COPD急性期以及合并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对患者痰液的性质、痰量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及时的检查患者的血糖和血气分析以及电解质等指标,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1.2.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服用的药物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同时将如何掌握和防范以及处理低血糖的方法详细的告知患者,对其进行重点的预防。患者行抗生素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对用药监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尤其注意是否出现皮疹、胸闷、心悸等症状,因以上症状多为迟发型变态反应,故而需在用药后2 d内加强观测,且在用药期间避免出现二重感染。按时查房,并于查房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大便的性状、大便是否规律,从而防止二重感染以及菌群失调的发生。当患者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患者低血糖的反应,同时将如何防范和处理低血糖的方法详细的告知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进食状况全面掌握,了解糖分摄入量并将结果告知主管医师,帮助医师调整药物用量。若服药期间患者出现盗汗、乏力、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可指导其服用糖水,严重者可给予葡糖糖溶液适当提升血糖浓度。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首先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使患者的血糖在短时间得到控制,使高血糖引发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的降低。
1.2.3饮食护理掌握患者饮食结构后,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尤其针对肥胖患者必须从饮食上控制热量摄入,同时制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应采用粗制米面与杂粮进行混合,避免使用葡萄糖以及蔗糖和蜜糖等制品;对患者蛋白质的补充应低于总热量的15%,蛋白质的补充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使氨基酸的供给充足;患者的脂肪应占总热量的30%,同时饮食中的纤维素应保证每天摄入40 g,使患者每天能摄取各种纤维素和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同时嘱患者应低盐饮食,每天食盐量应低于10 g。控制高热食物摄入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存在负氮平衡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予营养液支持,增强患者抵抗力,控制肺部感染情况。最后,护理人员还需嘱患者戒烟、戒酒,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2.4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的病程较长,因此难免会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
1.2.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将疾病的病因、发展以及两种疾病的相互影响详细的告知患者,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讲课和示范,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进行运动、饮食、服药以及血糖的监测。同时使患者能够自行调节情绪,对呼吸道进行防护。护理人员还需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同时预防感冒。可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和体能锻炼,使自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
1.3统计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临床数据资料加以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计数资料以n(%)形式,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给予两组同等的基础治疗与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5.02±0.05 9.66±2.13 4.678<0.05 6.08±1.26 12.08±2.21 5.786<0.05 4.90±1.10 13.90±2.10 5.998<0.05 3.06±2.0 4.06±1.02 3.237<0.05 1.19±0.23 4.11±1.33 3.128<0.05
如今,临床中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并不少见,并且该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3]。由于COPD属全身性慢性炎症,机体受到炎性反应的影响,极易出现氧化应激,造成生长激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含量增多,而以上激素均参与血糖的代谢反应,其含量出现较大波动后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致使糖尿病病情难以控制。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持续高血糖症状,降低了淋巴细胞与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机体抗菌能力较弱,难以有效的抵抗感染,使患者出现感染或者加重患者自身原有的慢性炎症[4]。因此,COPD与糖尿病之间行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两种疾病具有较长的治疗过程,同时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临床中两种疾病的主要治疗重点是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并从饮食上给予指导,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通过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力。此外,针对存在的肺部感染情况要合理的给予抗感染治疗,逐渐灭菌消炎,改善肺部功能。然而,COPD与糖尿病均为慢性疾病,短期内疾病难以根治,基于此患者仍需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同时治疗期间具有较为复杂的治疗环节和较为繁多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极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因素,使其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针对患者情绪变动,治疗期间需加以心理护理,一方面要积极疏导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宽容与安慰;另一方面,要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将患者病痛感受告知家属,引导家属给予患者神经支持;只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才能有效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经过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针对COP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其血糖等生化指标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的延缓病情发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降低病死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且大力的推广。
[1]王倩倩,彭晖,王成,等.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11):825-832.
[2]黄锋先,唐盛,杨琼琼,等.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11):677-680.
[3]左继君.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29-230.
[4]苗寿芹.6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35-136.
R587
A
1672-4062(2016)09(b)-0152-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52
2016-06-27)
叶方英(1988.11-),女,福建宁德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